蘭州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專題視察報告指出威立雅6大問題
占股45%卻擁有絕對否決權不合法
飲用水安全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鑒于此,去年年底,按照蘭州市委、市政府的總體工作部署和市政協年初主席會議的安排,蘭州市政協經濟委員會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專家對蘭州威立雅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管理運行情況進行了視察。日前,蘭州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將此次視察進行了總結并形成了正式的《關于蘭州威立雅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管理運行情況的視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在此次視察中,委員、專家們共發現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存在六方面的問題,并據此給出了七大建議。
●發展現狀
蘭州威立雅集團供水能力達到每日138萬立方米
《報告》顯示,蘭州威立雅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是2007年8月由原蘭州供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法國威立雅水務(黃河)投資有限公司組建成立的中外合資企業,注冊資金10.9億元,蘭州市國資委占有55%股權,法國威立雅水務占有45%股權,合作期限30年。目前企業日供水能力達到138萬立方米,實際日售水量60萬立方米左右,管網總長698公里,用水人口256萬,承擔著蘭州市安全供水、維護城市正常運轉的重任。
●存在的六個主要問題
1.資金投入不足社會公眾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在資金投入方面:由于供水管網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加之后期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供水管網老化退化現象嚴重,使居民在飲水安全、飲水公共福利、供水管網安全等方面狀況頻出,問題不斷,去年的4·11苯污染事件只不過是一次飲水安全問題的總爆發,涉及居民飲水的公共福利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在削弱,居民飲水成本不斷增加,本應由供水公司承擔的義務沒有履行,由此導致了一些社會矛盾的出現。
2.威立雅占股45%卻擁有絕對否決權不合法
在管理運行方面:國資委占有55%的股份,卻沒有主導權,無法進行有效決策并履行和擔當社會公共責任。
3.企業水務信息化運作及監測預警制度不完善
威立雅水務公司缺乏統一的城市水資源信息化建設規劃,信息系統建設偏重單一專業、單一工程,缺乏整體組織協調和全面統籌規劃,無法構成完整的網絡體系。同時對水質預警的信息化建設發展相對滯后,到目前為止沒有建立覆蓋水源地、水廠、供水管網、用戶終端的水質安全預警系統,缺乏水源、水廠、管網各環節的“在線監測”。
4.城市飲用水源地缺乏總體規劃與有效保護
蘭州城市飲用水源地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建設相對滯后,普遍存在水源地用地規劃不規范、水源標識不明確或沒有水源標識,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處于初級階段,水源地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內工廠、居民的變遷和安置、水源地監測制度、應急機制等多項規劃處于尚未進行或未完成的狀態,使水源地環境得不到有效保護。
5.應對城市供水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不足
在蘭州自來水污染事件中威立雅水務公司處理事件的能力不足,應急處理的主體不夠健全,對飲用水突發性污染事件的應急反應慢,屬于典型的事后型應急機制。
6.威立雅水務對客戶管理責任意識淡薄
威立雅水務公司與客戶的聯系比較少,對于客戶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制度不健全,客戶管理沒有針對性。企業對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威立雅水務公司作為中外合資企業在市場化過程中導致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過分強調企業的營利性,而忽視作為公共設施的供水行業的公益性,忽略了企業的社會責任。
●意見和建議
將水務公司管理權、決策權掌握在國資委一方
委員和專家們建議:將水務公司管理權、決策權掌握在國資委一方,逐步形成以國有控股為主以社會公益為目的的,中方擁有絕對控股權、決策權的管理運行模式,并將城市供水納入城市發展基礎性、長遠性、戰略性核心內容全盤統籌。
更新觀念,完善機制,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委員和專家們建議,水務公司要及時更新觀念,引進先進的生產工藝、設備和管理手段,更新舊的機制,通過加強企業內部管理來實現信息科技與水務技術的結合,建立全新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科學績效考評機制,對企業的業績考核要以安全、可靠供水為主要內容,減少對利潤指標的考核。
建立供水水質動態檢測的長效機制
針對水質監測方面存在的短板,委員和專家們建議,政府職能部門要通過建立的水質檢測機構來加強水質監管,通過技術和管理手段對水質生產供應全程監控,建立終端用戶用水的迅速反饋與應急機制,建立水質公報制度,讓公眾共同參與飲用水的監管。
同時,水務公司要加強對蘭州市供水水質的檢測力度,建立水質三級管理體系:一級為集團公司水質檢驗中心,負責集團公司所屬全部水質檢測點(原水、水廠出水、管網水)的全分析,根據檢測數據指導工藝生產;二級為水廠實驗室,負責廠內進水和出水的常規分析;三級為工藝檢測,定時進行濁度、余氯的檢測,同時根據在線檢測儀表數據,隨時調整工藝參數。
在此基礎上,建立供水部門、監管部門、公眾三位一體的水質監督體系,將職能部門的監管深入到企業之中,定期向大眾提供水質信息。
完善城市飲用水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制度
針對進一步完善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應急預案。根據飲用水資源狀況,制定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應急方案,成立城市飲用水應急指揮機構,建立物資、人員和技術的保障系統,落實重大事件值班、報告和處理制度,形成有效的應急救援機制。提高應對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的應急管理水平、監測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完善企業與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機制
水務公司要與國資委、城建部門建立起為城市整體發展而服務的觀念,做到統一政策,統一投入,統一建設,統一調度,統一監測,統一治理,統一標準,統一財務,統一收費等,實現城市建設的整體協調。
提高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服務水平
改變員工固有的思維方式,以提高員工的服務質量。優化客戶服務流程,落實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將供水服務落實到終端。加強與用戶的溝通交流,自覺接受社會輿論監督。與用戶深入交流,進一步創新與用戶溝通的形式,及時發布公司新聞、公布停水通知、水質公告和水壓公告、提供網上用水申報、水費查詢以及網上咨詢投訴等。
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確保水源供應安全可靠
政府職能部門要對自來水生產企業的人力資源保障、水質檢測能力建設及管理、公共設施及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建設、生產安全管理、設備管理、水廠生產自動化及信息化建設、水廠生產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科學的評估,對自來水廠的安全運行進行綜合評價,督促自來水生產企業不斷提高管理水平。
來源: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