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自陳春花教授唯一官方微信公眾號: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
今天,以互聯網為依托、數字資源為核心要素、信息技術為內生動力、融合創新為典型特征的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革故鼎新、大勢已現。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在全世界范圍掀起了一股強勁的數字經濟的旋風。人與數字世界之間本來橫亙著一道天然斷層,大數據的成熟應用正在將這道斷層變得狹窄而稀薄;人工智能在世界范圍內引發了新一輪競爭,將傳統的組織競爭重新進行了天翻地覆的定義。
這一系列改變仍在繼續,數字技術也將不斷滲透進組織的方方面面,徹底改變組織與顧客、組織與世界的互動方式,在新的經濟模式中打破現實與虛擬的疆界。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泉,更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數字經濟時代,跨界作為一種趨勢無處不在,成為了當今商業社會最常見的商業模式。技術的創新應用重構了組織、顧客以及合作伙伴之間的價值關系,其中數字化技術的革命浪潮尤為兇猛,在更大程度上重新定義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催生出更多元的數字化生態。
通過增進社交關系、轉變生活方式以及增進萬物互聯,微信引領了用戶的數字生活,正如騰訊研究院發布的《2016微信社會經濟影響力研究報告》中所言:
微信,是數字經濟下的重要產品,以社交關系鏈為核心,通過連接、協調、賦能的平臺力量,將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深度植入工作生活及社會治理,促進互聯網惠及更多民眾,持續拉動信息消費,不斷帶動相關就業,推動人與人、與設備乃至社會深度互聯,為經濟社會轉型升級與和諧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
而通過在線協同,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京東,都提供了數字平臺技術,推進更多商業創新的可能不斷出現。這些新興的互聯網企業,借助于數字技術,讓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得以成長,進而共同為顧客創在新價值。
在技術改變成長的今天,共生型組織借助于技術框架來展開溝通與協同,用新的技術方式、新的共享服務模式、新的商業模式實現共生型組織各個成員的成長。
當然不容忽視的是,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因為這不僅需要敏銳的創新能力,而且要設計有效溝通的方式,使得每一個參與的成員可以達成共識,而設計讓成員能夠使用的技術框架,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高興的是,企業微信等一批擁有信息溝通與互動技術的企業,展開在技術框架下的溝通與共享,以信息的高效率處理與流轉,連通企業內部部門、生態伙伴,以及微信端無限的客戶空間,實現了企業內部辦公一體化,以及外部生態伙伴和客戶的價值共生,并取得了越來越美好的協同創新成效。
德魯克指出:
組織不良最常見的病癥,也就是最嚴重的病癥,便是管理層次太多,組織結構上的一項基本原則是,盡量減少管理層級,盡量形成一條最短的指揮鏈。
而在我看來,數字技術可以幫助企業組織擁有最高效率的協同,這也是我強調“共生協同”的新組織發展與管理模式的原因。
在互聯網帶來全新變革的商業環境中,互通互聯使得組織同處在一個龐大的空間中,并伴隨著網狀協同邏輯不斷演繹和擴散,把獨立創造價值當作目標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共生共創成為了時代的新主題。
價值由獨創到共創方式的改變,催生截然不同的組織生態,而數字技術幫助企業達成新的組織形態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只要企業能夠構建技術框架下的溝通與共享能力,組織內部就可以實現開放而具有彈性的內部協同,并同時幫助組織外部達成以顧客為導向的價值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