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資訊 » 管理資訊
 
管理資訊

檢漏隊伍的建立及管理制度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0-19  瀏覽次數:814
  

檢漏隊伍的建立及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檢漏隊伍的建立 1

一、檢漏人員素質 1

二、檢漏隊伍人數 1

三、檢漏人員任務、職責 1

第二部分:DMA日常管理制度 2

一:日常設備維護 2

二:巡檢周期 3

三:下達修漏任務 4

四:效果分析報告 5

五、在檢漏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8


DMA配套檢漏隊伍的建立及管理制度

產銷差控制與供水企業經營管理各個環節緊密關聯,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管材質量、工程安裝、管網改造、檢漏、修漏、營業管理、抄表計量等各個方面。采用漏損控制DMA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可以有效快速地降低產銷差率,提高供水管理水平及經濟效益。而作為漏損控制DMA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的重要環節—檢漏工作,務必要在儀器設備、組建檢漏隊伍等各個方面與DMA相配套。

第一部分:檢漏隊伍的建立

  一、檢漏人員素質

作為漏損控制DMA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的重要環節,與之配套的檢漏技術及儀器越來越先進,對檢漏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檢漏人員應具備如下條件:

1. 知識層次越高越好,最好具備大專以上學歷,最低也要高中或中專畢業;

2. 應具備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事業心強;

3. 要善于學習,能充分了解DMA的實質,不斷探索和實踐、積極總結檢漏經驗;

4. 在年齡結構上建議老、中、青年相結合(比例約為1:3:5),并逐步向年青化過渡。

  二、檢漏隊伍人數

  一般每10個DMA或50~80公里的供水管道配2名檢漏人員。專人專職負責。

  三、檢漏人員任務、職責

1. 每天對采集的計量數據進行分析、匯總,發現異常及時通知維護人員進行維護,確保計量數據的準確性;

2. 發現DMA分區內夜間最小流量出現增加時及時布設滲漏預警系統監測管道運行的情況;

3. 熟練掌握檢漏儀器和管線定位儀器,熟練掌握常規檢漏方法;

4. 負責DMA巡回檢漏和日常明漏定位工作,把暗漏檢測作為檢漏隊伍的主要任務;

5. 負責儀器的維護和保養;

6. 做好檢漏記錄,填寫報表,并編寫檢漏報告。

第二部分:DMA日常管理制度

供水公司投入足夠資金配置計量儀器、區域噪音監測系統、相關儀、聽漏儀等先進產銷差控制設備,以便高效的提高檢漏工作,達到有效控制產銷差的目的。為科學、合理的管理和使用儀器,發揮儀器的最大效能,需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人員、儀器、檢漏、報告等管理制度。

一:日常設備維護

 1、檢漏人員任務、職責

l 除了日常明漏定位之外,把暗漏檢測作為檢漏隊伍的主要任務;

l 熟悉本地區管道運行的情況;

l 熟練掌握檢漏儀器和管線定位儀器;

l 熟練掌握常規檢漏方法;

l 負責本區巡回檢漏;

l 負責儀器的維護和保養;

l 做好檢漏記錄,填寫報表,并編寫檢漏報告。

2、日常設備維護

所有設備由設備管理員統一保管,檢漏員工出去檢漏時須填寫仔細儀器出庫單交由設備管理員備案;例:檢漏儀器外業使用出庫單,如下表: 

檢漏儀器外業使用出庫單

借用人:

 

日期:

2009年12月XX 日XX時

 

 

 

儀器名稱:

Permalog+

30個

20個有天線,10個無天線

滲漏預警系統巡視儀

一個

齊全、完好

多探頭相關儀

4探頭

齊全,一個探頭不能正常工作、序列號為:0002

 

 

 

 

 

 

 

 

 

 

使用地點

XXX中學

XXXDMAXXX路

 

預計使用時間

XX月XX日---XX月XX日XX時

儀器管理員/檢驗人簽字:

 

實際歸還時間

XX月XX日XX時

儀器管理員/檢驗人簽字:

如有其他情況須清楚描述

此外,設備使用人員應嚴格遵守以下規定:

l 出庫時檢查儀器的各項功能,是否完好并能正常使用。

l 使用過程中要輕拿輕放,經常擦拭保養。

l 外業期間各臺組使用儀器的安全和保養由各臺組長負責。

l 使用完畢,應放入儀器箱不能亂扔亂放。

漏點定位時儀器要專人看管。

l 外業期間如發現儀器損壞或無法正常使用應及時匯報。

l 檢漏結束儀器經設備管理員檢查無誤后方可入庫。

 

二:巡檢周期

1、 制定考核指標

① 暗漏檢出率(檢出的暗漏與修漏總數之比)應大于60%;

在水泥或堅硬路面下的水管,因旁邊有下水道等其它管道而形成良好通道時,很多漏水冒不出地面。因此衡量檢漏實效,除了找到多少漏水外,暗漏自報率是個重要指標。所謂暗漏檢出率是在整個修漏次數中,檢漏隊伍找到的水未冒出地面的暗漏所占的比率。

② 檢漏準確率(檢漏人員報的地點與實際漏水點的距離在1米之內的比例)應≥90%,最好達到95%以上。

③ 每年檢出漏水量≥供水量的5%。

2、 檢漏周期的制定

l 管道泄漏率是有周期性的,季節的更替與檢漏的間隔周期都與管道的泄漏率有直接的關系。一般情況,季節的更替引起水溫的變化,從而引起管道的熱脹冷縮,從而容易引起管道泄漏。另外,管道上的漏點經修復后,隨著管道的不斷老化與水壓的提高,許多薄弱環節易再次發生漏水,我們稱之為漏水復原現象。因此,制定合理的檢漏周期尤為重要。將銅陵水司整個管網分成三個區域,每個月檢測一個區域,這樣就能保證每個區域每個季度檢測一次,從而能及時發現新生的漏水點,有效的控制管道的泄漏在一個低水平上運行。

l 對于居民小區應充分利用Permalog+滲漏預警系統進行100%的泄漏監測,每個小區監測2天,依次進行一遍,從中找出泄漏較多的小區,作為以后的重點監測區域。未發現泄漏的小區可適當延長檢測周期,一般4個月監測一次。

 

三:下達修漏任務

檢測到漏水點后,應在當天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上報給維修部門(見下表),維修部門應在24小時內予以維修。維修時應通知檢漏人員及GIS系統維護人員到維修現場采集相關數據。

漏點報告單

編號

L31

探測時間

4月20日

材質

鑄鐵

口徑

DN100

埋深

0.8

地表狀況

方磚

聯系人

 

聯系電話

 

漏點位置

示意圖

圖片1

 

四:效果分析報告

地下管道漏水情況十分復雜,有時要依靠各類檢漏儀器和人的經驗去判斷,甚至有時還要借助于其它輔助手段判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操作人員不能死記規程,要把規程和儀器性能融合起來應用。此外積累經驗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每次檢漏都要有原始記錄,把有關數據記錄下來,數據積累到一定數量后,可用統計分析方法找出其規律性,不斷提高檢漏效率(見例1)。

對于開挖前地面情況及開挖后漏點現場都應拍照存檔,并詳細分析每一處漏水點的管徑、材質、埋深、覆土情況、周邊環境以及形成原因、泄漏形式等,做好漏點狀況分析表。有條件的話,將上述情況及漏點位置編入GIS系統屬性庫。

例1:分析報告、總結案例

1、暗漏水點在地域上的分布

檢測區域

漏點數(個)

漏水量(m3/h)

一區

31

218.57

二區

21

150.6

三區

23

133.65

圖片2

從上面圖表可以看出,漏水點在區域分布上比較均勻。因此,我們建議在今后漏水調查工作中應均勻分布檢漏人員,全面檢測。

2、漏水點、漏水量與管網口徑的關系

漏點管徑

漏點數(個)

漏水量(m3/h)

DN400以上(含)

5

47.0

DN250-DN300

2

16.5

DN100-DN200

31

245.0

DN50以下(含)

37

194.32

圖片3
       從上面圖表可以看出,無論是漏水點還是漏水量,都集中在DN200以下的管道,占了全部漏點的90.7%。DN200以下管道上漏水量占全部漏量的87.4%。因此,在今后的漏水檢測過程中,應重點檢測DN200以下管道。

 

3、漏水點、漏水量與管道材質的關系

漏點材質

漏點數(個)

漏水量(m3/h)

鍍鋅(鋼)

26(1)

179.62

鑄鐵(球墨)

20(2)

204.2

鋁塑

10

17.4

PVC

17

97.1

水泥

1

4.5

圖片4

從上面圖表可以看出,無論漏水點還是漏水量都主要集中在鍍鋅管和鑄鐵管上,分別占全部漏點的63.6%和漏量的76.3%;此外,PVC管道漏水也不容忽視。因此,我們建議將鑄鐵管、鍍鋅管及PVC管作為今后管網改造和檢漏的工作重點。

 

 

 

例2:

漏點開挖記錄單

 

編號

AL23

開挖時間

2009-4-23

地點/

位置示意圖

 圖片5

材質

鍍鋅

口徑

DN50

漏水形式

斷管

漏水量(m3/h)

9.77

圖片6 

 

同時需要指出:檢漏效果分析報告要做到每月一次(由各組長完成),對所做的工作、監/檢測數據、效果、進行書面分析報告;每個區檢測完成后進行總結性分析報告(部門負責人主持完成),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理論基礎和安排。

五、在檢漏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無論選用哪種檢漏方法,在去現場檢漏前,一方面要清楚地了解地下管線的實際走向、材質、管徑、埋深、水壓及使用年限;另一方面還要對檢漏儀器進行選擇,帶哪些儀器。對所攜帶的儀器預先要進行檢查,看是否有問題,如電池電壓是否符合要求;接線是否對;有無故障等。其它檢漏工具是否備齊。

此外,還應注意如下問題:

 1、如果遇多年未開啟的井蓋要點明火驗證,證明井中無毒氣時,方可下井操作。

 2、在市區檢漏時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應放置警示牌,穿上警示背心。

 3、對某些漏點難下決心定位需用打地釬法核實時,一定要查清此處是否有電纜。

 4、注意保持拾音器或傳感器與測試點接觸良好。

 5、對于Permalog+滲漏預警系統報警的區域應仔細查找原因,未找到漏點并不意味著不存在泄漏,可能是漏點太小,現有定為手段無法解決,應加強監測,漏點總會變大的。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企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