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作為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具有穩定供水、應急供水和戰略性供水的特點,是解決沿海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了要“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海水淡化工程”。作為我國專門從事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技術研究、成果轉化及發展戰略研究的國家級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將認真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為海洋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一是加強海水淡化技術持續創新。針對當前我國海水淡化關鍵設備、部件、材料和大型裝備核心技術尚未完全實現突破的現狀,要加快海水淡化技術持續創新,加強熱、膜海水淡化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和核心技術突破,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突破制約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在國產化裝備研發、單機規模、物耗能耗指標等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二是推進海水淡化水納入水資源配置體系。針對當前海水淡化裝置產能閑置狀況突出、尚未實現規模化應用的現狀,要從國家層面進一步加強協調,統籌協調地表水、地下水、外調水、可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水的輸送、配置,海水淡化生產規模和使用布局,推動海水淡化水與常規水源的統籌規劃、統一配置,倒逼海水淡化水規模化應用,促進自主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三是開展綠色、低能耗海水淡化技術研發。緊跟國際海水淡化科技前沿,開展環境友好型藥劑、工藝、材料與裝備等研發,降低海水淡化能耗與成本。綜合利用淡化后濃海水,提取相關化學資源及系列產物,建立海水淡化技術產業鏈條。利用膜分離、結晶純化等共性關鍵技術成果嫁接、轉移,開展高鹽廢水資源化、超潔凈膜法煙氣脫硫、污海水處理等技術研究,實現減排、降耗綠色發展目標。
四是拓展海水淡化海外市場。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將海水淡化作為我國開展海洋國際合作的優先領域,開展技術裝備出口、專業培訓、技術咨詢服務等工作。設立海水淡化技術裝備出口補貼,積極與國外先進研發團隊、跨國公司、國際組織等開展多方位的協同創新和開發合作,爭取國際重大科研項目和工程項目,提升我國海水淡化技術國際競爭力。
五是建設海水淡化共享服務平臺。加強海水淡化信息、標準及技術成果的行業共享,發布面向行業和社會公眾的海水淡化技術信息和相關知識,開展相關檢驗檢測與咨詢工作,推動海水淡化技術成果在行業的交流、推廣、轉讓和轉化,使高水平的海水淡化技術盡快推向市場,服務社會和人民,解決沿海缺水城市和海島人民的飲水問題。 來源:慧聰水工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