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記者 幸智敏 方勝
日前,喜訊從北京傳來:深圳又增添了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國家節水型城市。
華南地區向來降水豐沛,“缺水”、“節水”似乎是遠離生活的話題。深圳以瞄準未來的目光、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節水、惜水作為城市未來發展的重要保障。過去5年間,全市萬元GDP用水量下降近三分之一,節水器具普及率提升至99%,重點單位用戶和居民小區等節水型器具普及率已達100%……
一個個讓人振奮的數字,讓深圳在全省率先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現場考核,成為華南地區第一個國家節水型城市。
打破誤區較早樹立節水觀念
很多人可能意識不到,地處南海之濱的深圳竟是我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深圳市內無大江大河流過,全市70%以上的水源從市外的東江引入,按實際人口計算,目前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不足160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2和廣東省的1/11。近年來,深圳經濟規模持續擴大,人口不斷增加,用水總量逐年逼近水資源供應極限。
“雖然深圳水源工程、供水保障建設方面的成績顯著,東深供水工程、東部引水工程兩大境外調水工程保證了城市70%~80%的用水需求;但倘若不注重節水、惜水,必然會導致寶貴的水資源浪費,影響整個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深知水資源短缺對城市發展制約作用的深圳,較早地確立了“開源節流、節約優先”的水資源戰略方針。早在2004年,深圳就啟動了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經過“十一五”期間的不懈努力,深圳在法規建設、節水技術標準和節水實際成效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節水管理以優化水資源配置為主線
據介紹,節水工作涵蓋了上水、中水、下水的方方面面,深圳以優化水資源配置為主線,從水資源開發、利用、調配、保護全過程強化節水管理。
深圳通過對水資源總量進行統籌管理和統一調度,完善節水管理審批體系,大力推進污染減排工作,積極推進雨水和再生水開發利用等措施,全面強化節水管理,取得顯著成效。全市萬元GDP用水量由2006年的29.8立方米下降到2010年的20.3立方米,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由2006年的0.6%提高到2010年的27.1%,節水器具普及率由2006年的80%提高到2010年的99%,其中重點單位用戶和居民小區等節水型器具普及率已達100%。
萬元GDP用水量還將大幅下降
“如果仔細算算,其實節水本身就是在給企業賺錢。”采訪中,一家寶安區日資企業負責人為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們在深圳有兩個廠區,目前每年節水已接近15萬立方米。排污系統雖然有一些初始投入,但每年通過污水處理實現中水回用,又可節省污水處理費。兩項加在一起,就能節約過百萬元的成本。”
根據《深圳市水務發展“十二五”規劃》,我市將以“加強計劃用水管理和推進再生水、雨水利用”為核心,鞏固提高節水實踐成果,逐步構筑“制度完備、設施完善、高效集約”的城市節水格局。截至2015年末,全市萬元GDP水耗將下降20%以上,萬元GDP用水量下降至15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30%。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