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穗華、邱敏、楊進
人民日報記者:翁淑賢、羅艾樺 通訊員:江永忠、穗建宣
水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戰略資源,水與老百姓日常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事關重大。記者昨天獲悉,繼大學城師生今年喝上直飲水后,目前廣州海珠、東山、越秀三個飲用凈水示范區內已經有近1800戶居民家中裝上輸水設備,年底前將有10萬市民喝上飲用凈水。有關部門表示:在具備條件的前提下,同時對其自來水供水系統進行一戶一表及二次供水的改造。同時,珠江新城全面供應飲用凈水的計劃將在年底實現。
大學城煮飯洗菜都用直飲水
廣州大學城的學生和老師今年率先飲用上了直飲水,水質的改變已經讓他們的生活習慣也悄悄地改變。走在大學城內一些主干道的人行道上、球場附近、教學樓門前、生活區內,都分布著不少不銹鋼直飲水機。只要在直飲水機前輕輕按一下按鈕,清亮的水柱就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流了出來,不時有些運動完的學生喝上幾口解解渴。
在廣東工業大學的一幢教師公寓內,記者看到飲用凈水管網直接從墻壁內伸向了各個住房的廚房、浴室內,記者在陳老師入住的公寓內輕輕擰開水龍頭,一股清澈透明的凈水就嘩嘩地流了出來,陳老師高興地告訴記者“和以前在市區用過的普通自來水相比,直飲水不但沒有漂白粉味,而且清澈透明得多,喝起來和買來的普通飲用水也沒有太大的區別!”不過最讓她放心的還是直飲水的干凈問題,陳老師說,以前住在老城區喝的水都是通過樓頂蓄水池下來的水,有時蓄水池沒有及時清洗,早上接水的時候就會發現有小紅蟲,但現在喝的水直接通過水管接到家里,這種情況就再也不用擔心了,目前陳老師不但做飯、洗澡用的是飲用凈水,現在喝水、煮茶也是用的南洲水廠生產的飲用凈水。
打破百年無直飲水歷史
提高飲水質量,改變飲水方式,是廣州城市發展的需要。廣州的供水布局呈東、西、北三足鼎立,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西村水廠一度占廣州市總供水量的40%,但是,廣州南部地區的供水大部分依靠過河管進行“北水南調”,到了夏季高峰供水期,廣州原有的七間水廠更是超負荷運行。隨著廣州市“南拓”進程的加快,大學城、生物島等地區的發展對于南部供水量的要求也越來越大,開辟南部水源成為廣州供水安全的迫切需要。今年10月投產的南洲水廠,打破了廣州百年沒有直飲水的歷史,形成東、西、南三足鼎立的供水布局新優勢。
據市自來水公司的有關負責人介紹,從今年開始,廣州市還將會進行飲用凈水工程建設,再建一套管網將南洲水廠生產的凈水逐步從南向北不斷擴展,從而送到廣州的千家萬戶,這項工程從2004年開始,至2020年結束,分三個階段實施,屆時廣州將有760多萬人喝上飲用凈水,預計整個飲用凈水工程的投資將達到60多億元。
年底飲用凈水進入4500戶
目前海珠、東山、越秀三區內的飲用凈水示范區建設正在進行之中。海珠區的東碧花苑、廣紙路廣紙宿舍小區、富全小區已經完成300多戶入戶安裝,該區今年的目標是完成2000戶;東山區中山一路、水均崗和梅花路三個示范區也已完成930多戶安裝,該區到年底將完成1500戶;越秀區惠福西路、越華路市政公司宿舍、解放中路、連新路四個示范區也已完成450多戶,年內可完成1000戶。各示范區將在年底完成4500戶飲用凈水的入戶工程。
據了解,這些示范區將采用分質供水的方式,供應飲用凈水和自來水,新接一條直飲水管在用戶的廚房,裝上智能水表。年底前這10萬市民將喝上飲用凈水。在具備條件的前提下,同時對其自來水供水系統進行一戶一表及二次供水的改造。同時,珠江新城全面供應飲用凈水的計劃將在年底實現,目前,從6月28日起率先使用飲用凈水的廣州大學城,最高日供水量達到6萬立方米。
南洲水廠。王維宣攝
更高起點:一次性建成工藝最先進
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林樹森談起廣州供水,深有感觸:近幾年來廣州市民對供應飲用凈水的呼聲越來越高,南洲水廠不單要為應對發展困局而建,還應有更高的起點——一次性建設成一座工藝最先進的大型飲用凈水廠,生產的飲用凈水達到歐盟標準。“這在國內其他地方的水廠看不到。”國內給水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圭白到南洲水廠觀摩后盛贊。
南洲水廠的核心生產工藝就在于應用深度處理工藝對自來水進行深加工,供水水質向歐共體標準看齊。記者在現場看到,南洲水廠的深度處理由前臭氧、后臭氧和生物活性碳三部分組成。除臭氧方面是用電產生350℃以上的高溫來解決,這種不添加試劑做化學作用的深度處理方法,對水質優質有著更高的保障。水廠內共有48個大型的氣水反沖活性碳濾池。據介紹,利用活性碳的吸附作用和其表面形成的生物膜,能更有效地吸附水中的異味。
人民日報記者:翁淑賢、羅艾樺 通訊員:江永忠、穗建宣
水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戰略資源,水與老百姓日常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事關重大。記者昨天獲悉,繼大學城師生今年喝上直飲水后,目前廣州海珠、東山、越秀三個飲用凈水示范區內已經有近1800戶居民家中裝上輸水設備,年底前將有10萬市民喝上飲用凈水。有關部門表示:在具備條件的前提下,同時對其自來水供水系統進行一戶一表及二次供水的改造。同時,珠江新城全面供應飲用凈水的計劃將在年底實現。
大學城煮飯洗菜都用直飲水
廣州大學城的學生和老師今年率先飲用上了直飲水,水質的改變已經讓他們的生活習慣也悄悄地改變。走在大學城內一些主干道的人行道上、球場附近、教學樓門前、生活區內,都分布著不少不銹鋼直飲水機。只要在直飲水機前輕輕按一下按鈕,清亮的水柱就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流了出來,不時有些運動完的學生喝上幾口解解渴。
在廣東工業大學的一幢教師公寓內,記者看到飲用凈水管網直接從墻壁內伸向了各個住房的廚房、浴室內,記者在陳老師入住的公寓內輕輕擰開水龍頭,一股清澈透明的凈水就嘩嘩地流了出來,陳老師高興地告訴記者“和以前在市區用過的普通自來水相比,直飲水不但沒有漂白粉味,而且清澈透明得多,喝起來和買來的普通飲用水也沒有太大的區別!”不過最讓她放心的還是直飲水的干凈問題,陳老師說,以前住在老城區喝的水都是通過樓頂蓄水池下來的水,有時蓄水池沒有及時清洗,早上接水的時候就會發現有小紅蟲,但現在喝的水直接通過水管接到家里,這種情況就再也不用擔心了,目前陳老師不但做飯、洗澡用的是飲用凈水,現在喝水、煮茶也是用的南洲水廠生產的飲用凈水。
打破百年無直飲水歷史
提高飲水質量,改變飲水方式,是廣州城市發展的需要。廣州的供水布局呈東、西、北三足鼎立,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西村水廠一度占廣州市總供水量的40%,但是,廣州南部地區的供水大部分依靠過河管進行“北水南調”,到了夏季高峰供水期,廣州原有的七間水廠更是超負荷運行。隨著廣州市“南拓”進程的加快,大學城、生物島等地區的發展對于南部供水量的要求也越來越大,開辟南部水源成為廣州供水安全的迫切需要。今年10月投產的南洲水廠,打破了廣州百年沒有直飲水的歷史,形成東、西、南三足鼎立的供水布局新優勢。
據市自來水公司的有關負責人介紹,從今年開始,廣州市還將會進行飲用凈水工程建設,再建一套管網將南洲水廠生產的凈水逐步從南向北不斷擴展,從而送到廣州的千家萬戶,這項工程從2004年開始,至2020年結束,分三個階段實施,屆時廣州將有760多萬人喝上飲用凈水,預計整個飲用凈水工程的投資將達到60多億元。
年底飲用凈水進入4500戶
目前海珠、東山、越秀三區內的飲用凈水示范區建設正在進行之中。海珠區的東碧花苑、廣紙路廣紙宿舍小區、富全小區已經完成300多戶入戶安裝,該區今年的目標是完成2000戶;東山區中山一路、水均崗和梅花路三個示范區也已完成930多戶安裝,該區到年底將完成1500戶;越秀區惠福西路、越華路市政公司宿舍、解放中路、連新路四個示范區也已完成450多戶,年內可完成1000戶。各示范區將在年底完成4500戶飲用凈水的入戶工程。
據了解,這些示范區將采用分質供水的方式,供應飲用凈水和自來水,新接一條直飲水管在用戶的廚房,裝上智能水表。年底前這10萬市民將喝上飲用凈水。在具備條件的前提下,同時對其自來水供水系統進行一戶一表及二次供水的改造。同時,珠江新城全面供應飲用凈水的計劃將在年底實現,目前,從6月28日起率先使用飲用凈水的廣州大學城,最高日供水量達到6萬立方米。
![]() |
更高起點:一次性建成工藝最先進
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林樹森談起廣州供水,深有感觸:近幾年來廣州市民對供應飲用凈水的呼聲越來越高,南洲水廠不單要為應對發展困局而建,還應有更高的起點——一次性建設成一座工藝最先進的大型飲用凈水廠,生產的飲用凈水達到歐盟標準。“這在國內其他地方的水廠看不到。”國內給水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圭白到南洲水廠觀摩后盛贊。
南洲水廠的核心生產工藝就在于應用深度處理工藝對自來水進行深加工,供水水質向歐共體標準看齊。記者在現場看到,南洲水廠的深度處理由前臭氧、后臭氧和生物活性碳三部分組成。除臭氧方面是用電產生350℃以上的高溫來解決,這種不添加試劑做化學作用的深度處理方法,對水質優質有著更高的保障。水廠內共有48個大型的氣水反沖活性碳濾池。據介紹,利用活性碳的吸附作用和其表面形成的生物膜,能更有效地吸附水中的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