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玉門市以水庫除險加固、農村飲水安全、生態治理等為重點,實施了一大批水利工程項目,有力地推動了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近10萬農村人喝上放心水
“昔日吃水真發愁,今日甜水自來流。民心工程政策好,幸福生活在后頭。”飲水安全成為移民鄉群眾致富的重要基礎。自2001年以來,玉門市嚴格按照“移的來、穩得住、能致富”的移民工作戰略構想,積極爭取國家投資4511萬元,重點加快移民鄉鎮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著力改善移民群眾生活條件,特別是把長期以來吃水難問題擺在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財力、物力、人力,積極向上爭取飲水安全項目,水利部門科學制定實施方案,新建了小金灣東鄉族鄉、柳湖鄉、獨山子東鄉族鄉和六墩灘鄉等四項集中式供水工程,完成總投資1619萬元,解決了2.07萬移民的飲水安全問題。目前,玉門市累計建成供水工程67處,使全市115個村9.77萬人的用上了干凈水、安全水、放心水。
2400多萬元投資水利設施
為提升城鄉水資源、水生態、水安全、水環境保障能力,玉門市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增加水利投資的機遇,先后爭取落實了赤金峽水庫出險加固、條湖水庫除險加固、青山水庫除險加固和赤花大閘除險加固等重點項目,工程總投資2485萬元。特別是青山水庫出險加固項目,徹底消除了多年來水庫帶病運行的事故隱患,是該市首次跨區域和流域管理權限爭取到的第一個水利項目,該項目的按期竣工,為下游5300人和1.6萬畝耕地的用水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時,對灌區渠道及田間配套水利設施進行了清淤維修,確保了輸水暢通,成功抵御了50年不遇特大雪災,順利度過了夏灌“卡脖子”旱期,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了可靠保障,確保防汛和蓄水安全。
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平方公里
“治理一塊水土、修復一片生態、培育一項產業、造福一片百姓”。玉門市地處河西走廊西端,戈壁荒漠占總面積的70%,干旱、少雨、沙塵暴頻發,水土流失極為嚴重。近年來,該市把發展生態水利擺在重要位置,先后爭取落實昌馬水庫庫區小流域綜合治理、新市區城市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東線風沙口水土保持生態治理等一大批生態治理項目。實施了甘海子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恢復工程,連續6年,累計向甘海子調水1.43億立方米,恢復天然植被105萬畝,水域面積667平方公里,使干涸10年的甘海子重現生機。同時,編制了《玉門市水土保持規劃》、《玉門市水資源保護規劃》等規劃15個,依法劃定重點預防保護區27個、重點監督區14個、重點治理區16個,制定了預防、監督和治理措施。至目前,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平方公里。有力地推動了綠色生態玉門建設,走出了一條“以水治水、以水養水、以水助水”的生態路。
地下水提取量年減少500萬立方
多年來,農業用水緊缺和水費征收難一直是制約灌區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瓶頸”。2008年,玉門市按照地下水“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刷卡抽水、按方收費、超定額加價”的思路,在全省率先完成1169眼機電井智能水表安裝工程的基礎上,成立了5個地下水資源管理站,設置了水資源費征繳大廳,建立起取水計量智能管理系統,完善用水戶水費電子帳目,將分水配水、出售水票、征收水費、公開水務、調解水事糾紛等工作統一收歸大廳辦理,實現了“問題在一線解決,矛盾在大廳化解,水帳在村組公開”。同時,以管理站為單位,面向社會聘請40名“水事監督員”,開展限時服務、定期巡檢和聯動執法,有效破解了地下水管理難題,遏制了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的趨勢。2009年,全市地下水提取量較上年減少近500萬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