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下午,合肥市舉行水利工程供水和城市供水價格聽證會。會上,合肥市水務局和合肥供水集團道出了漲價的理由和依據。到會的各界代表23人中,21位代表贊成適度提價,江紅等2位消費者代表建議暫緩提價,5名旁聽代表和監督人員提交了書面建議。市物價局表示將認真梳理代表意見,提出基本方案后,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議公布實施。
????調價因由:價格背離成本據合肥市水務局徐春雷副局長陳述,合肥市屬缺水城市,供水水源主要靠董鋪水庫、大房郢水庫及上游補水地淠史杭灌區。合肥目前的原水價格是執行2000年標準,背離運行成本,工程維修加固資金難以落實。同時,大房郢水庫建設8億元巨資中,4.375億元貸款,必須還本付息,從淠史杭灌區購買優質水又增加了原水成本,因此調價勢在必行。水務局經測算,提出原水調整方案,按每戶每月平均用水量8立方米計算,每戶每月實際增加開支2.60元左右,對大部分市民生活影響不大。
????合肥供水集團公司近年來增加投資建設水廠,成本上升,經營虧損。希望通過適當調整供水基本價格,降低虧損,并利用價格杠桿作用,促進水資源的節約和永續利用,利于發展省城經濟。
????焦點話題:居民承受能力
????聽證會的中介機構安徽中安會計事務所和合肥價格認證中心的代表,宣讀了他們對水價成本測算評審結果:自來水(含稅)為1.2元/立方米,虧0.30元/立方米。
????聽證會上,絕大多數代表認為水價適度上調是必須的,但幅度不宜超過目前水價的20%。肖建玲和周健等代表認為,提價可以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真正體現水的價值,做到價格與價值的等價發展。同時供水企業可以加強自主經營和發展后勁,不只局限于保本微利,維持簡單再生產。但調整水價時,幅度不宜過大,要充分考慮到居民承受能力。
????10多位代表提議,對水價應像電價一樣,區別時段峰谷,按行業門類收費,并對居民用水施行階梯水價,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控制和調整用水,實現水資源效益的最大化,確保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量差額不大,同時對弱勢群體給予優惠。
????市民呼聲:不能一“漲”了之
????水價上調后,供水企業如何繼續開展優質服務,也是市民關心的問題。
????梅生是省直機關的一位工作人員。他認為,水價上漲符合國家有關公用事業市場化大趨勢。公用行業市場化,需要政府轉變職能,從直接管理轉向宏觀調控,依法監督,特別是在市場化的過程中,要不斷尋求促進公用行業競爭和維護公眾利益的平衡點。供水作為城市的公用行業,長期以來是政企合一的壟斷經營,如今政府“斷奶”了,按市場規律論,水價改革在兼顧效益、公正和適應性的前提下,不能一“漲”了之,供水企業要加強內部管理、挖潛革新,開源節流,不應過多增加居民生活負擔。
????合肥市某局工作人員說,我國一半縣級以上行政區實行“一龍管水”,即水務一體化。而合肥作為省會城市,多個部門都涉及水資源的管理,造成了統一的水循環系統被人為分割,造成水源地不管供水,供水的不管排水,排水的不管治污,治污的不管回用,加劇了城市用水緊張局勢和生態系統惡化。這次調整水價,原水價格要首先解決虧損,自來水價格也要首先解決虧損,若是一體化,豈不是一次減虧就可降低成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