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銀川12月7日消息 銀川市興慶區鳳凰南街睦鄰小區55樓2單元的9戶低收入居民,由于不愿分攤“超期服役”供水管道造成的800元“跑冒滴漏”費用 ,被負責該樓供水的銀川市自來水公司西南所停止供水。為了維持起碼的生存,他們陷入提著水桶到鄰居家或社區辦公地討水吃的尷尬境地。
該單元居民馬蘭英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她無法忍耐討水吃和家中廁所氣味熏人的難堪,11月24日,找到所轄的自強社區工作人員,希望幫助盡快恢復供水。經過社區工作人員反復協調,西南所同意將原來800元的漏水費用降至600元,待居民交清漏水費用及維修好表后管道后,即恢復供水。
此后,自強社區工作人員找來管道維修工測算了所需費用,每戶需分攤200多元。這讓本來就不愿承擔“跑冒滴漏”水費的居民,愈加感到雪上加霜。社區無奈之下只好聯系產權單位自治區商務廳請求援助,得到的回答是房改后產權已歸個人所有,單位沒有這筆資金,需研究后再做答復。
那么究竟誰該為老化供水管道維修和“跑冒滴漏”買單?記者采訪了西南所所長,也查閱了有關規定。
所長告訴記者,根據規定,表前由自來水公司維修,表后由居民負責。在停水之前,所里發了漏水通知,要求居民把水管修好,況且,不先修好管道,不僅白白浪費水資源,由此產生的費用也得居民掏。所長的這一說法在《銀川市城市供水節水管理條例》第十八條第二款中得到印證:住宅小區以住宅樓單元為注冊水表的,表井及注冊水表以前部分由城市供水企業負責維修養護,注冊水表及注冊水表以后部分由單元用戶共同負責維修養護。
然而,事情并不簡單。這9戶居民中,除了3家營業戶經濟狀況尚好,其余6戶人家均是低保戶和無收入的老人,分攤這些費用對他們而言力不從心。如此老舊的管道,難道只能靠居民自費更換嗎?事實并非如此。在本世紀初,銀川市自來水公司實行的抄表到戶和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就使許多房齡在25年以上的老舊房屋的管道得以更換。鑒于老管道對人體健康帶來的危害,1999年,國家4部委發布了《關于在住宅建設中淘汰落后產品的通知》,規定“自2000年6月1日起,在城鎮新建住宅中,禁止將冷鍍鋅鋼管用于室內給水管道,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逐步限時禁止使用熱鍍鋅鋼管,推廣應用鋁塑復合管、交聯聚乙烯(PE-X)管、三型無規共聚聚丙烯(PP-R)管等新型管材,有條件的地方也可推廣應用銅管”。
10年過去了,新建住宅都用上了新式管材,而55號樓卻成了管網改造工程中無人問津的死角,30多年的管道依然在“超期服役”。不知還有多少這樣的死角存在,這不僅給居民健康留下隱患,還會因“跑冒滴漏”導致供需雙方的矛盾糾紛不斷上演。
截至記者發稿時,西南所已與住戶代表達成協議,9戶人家只要每戶分攤200元(包括800元水費在內),該所將盡快修復管道恢復供水。但記者憂心的是,即便55號樓的問題得到解決,其他類似的問題將如何解決,我們更期待企業和有關部門通過調研,制定一套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免重蹈覆轍。 (記者洪琦 張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