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水系民生——來自上海水務局的報告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9-30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錢勤發  瀏覽次數:596
    本報資深記者  錢勤發
   
    水務局,一統大都市有關民生、有關經濟建設的所有的水資源。上水、下水、雨水、污水、地表水(河流)、湖泊、地下水,還有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環境用水、生態用水……
   
    水,生命之源。水務,水務,水乃大都市之要務。10年前,當上海市水務局這塊牌子掛出以后,便打開了政府形象的一扇窗口,加大了歷屆政府為民治水的力度。財務報表顯示,這10年,水利、供水、排水三大工程總計投資約560億元。
   
    記者先后兩次采訪上海水務局。10年來,政府這扇窗口給了1900萬上海人怎樣的一份答卷?上海水環境的現狀又是如何?這是民眾關心的一件大事。
   
上海不缺水,缺的是好水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奇缺的國家,人均淡水資源僅為23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但上海不缺水。去年,上海地表水(河流)流量為30億立方米左右,淺層地下水資源量有10億多立方米,深層地下水可開采量3700萬立方米,加之長江干流和太湖流域來水量,以及每年平均降水量偏豐,水資源相當豐富。然而,上海地處長江和太湖下游,水質先天不足。加之,上海是個特大型工業城市,水污染相當嚴重。
   
    向前推30年,上海人記憶猶新的兩大母親河,黃浦江和蘇州河既臟又黑且臭,更不說農村的河道水巷了。當時,有種說法叫“有水即臟”。話雖夸張了點,但情況確實不妙。多少年來,劣質水環境困擾著我們的城市和市民,就像人體的血管里流淌著高脂肪污染物,嚴重威脅生命的健康。
   
    欠債要還,哪怕歷史舊債也要還。為徹底治理水環境,上世紀80年代,上海向世界銀行貸款,建設合流污水工程,巨大的可通行兩輛8噸大卡車的管道,從都市的心臟直通長江口。將原先排到黃浦江、蘇州河的污水,經過預處理,排向長江口。這在當時國內污水處理水平低下的情況下,著實是個大手筆,徹底還了上海水環境惡劣的一筆舊債。
   
    緊隨著,1998年,上海又打響了治理蘇州河的攻堅戰。曾幾何時,說到蘇州河,無論市民還是外國游人,無不掩鼻搖頭,黑的像墨汁的河水在外灘與黃浦江會合時,留下一道深深的印痕,黑黃分明,且發出陣陣難聞的異味,讓人心痛。
   
    整個蘇州河治理分三期工程,第一期投資68億元,消除黑臭,搬遷工廠、建設污水管道;第二期投資40億元,穩定水質;第三期投資50億元,改善生態。從而,黑臭的蘇州河從市民的視線里抹去,取而代之的是水質大為改善的蘇州河。
   
萬河整治,人水和諧
   
    在上海6300平方公里范圍內,究竟有多少河流(地表水)?說出來簡直讓人吃驚,大大小小的河流有3萬多條,故上海有“東方水都”之稱。瀕江臨海,依水而生,這個“水都”理當很美。但,近現代上海人從不以家鄉的水為美。因為,縱橫交叉的3萬多條河流、河道非但不美,還又臟又亂又臭又塞。于是,政府出大錢出大力,不遺余力治水。從黃浦江、蘇州河,到兩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率先將中心城區的新涇港、淀浦河、川揚河、張家浜等近萬條河道治理完畢。
   
    2006年,第三輪環保行動計劃,上海啟動了“萬河整治行動”,全面整治郊區2萬條鎮、村河道,力爭用3年時間重塑江南水鄉風韻,迎接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同年初春,一場關乎郊區市民生存的水環境大戰在青浦徐涇拉開序幕。
   
    萬河整治行動,點多、面廣、線長、量大,社會關注度高,治理難度不小,市委、市政府相當重視,作為改善農村環境面貌的重要舉措,寫入市委八屆九次全會決議里。
   
    一條政策:資金向郊區傾斜。市財政局充分發揮市級財力的牽引作用,根據區縣經濟實力出臺差別補助,全郊區所有列入計劃的中小河道整治都得到補助。
   
    一個管理網絡:市、區二級政府成立領導小組,各區縣由區(縣)長或分管區(縣)長任組長,綜合協調,加強領導。
   
    一個治理方針:截污治污、溝通水系、調活水體、改善水質、營造水景。
   
    一個標準:底泥疏浚、污染源控制、清除阻水物、拆除違章搭建、邊坡整修、河岸綠化、河面保潔。
   
    與之相關的職能部門市、區水務局,在萬河整治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保證河道整治質量,市水務局引進第三方監理制度,通過招投標確定了三家監理公司,對整治過程進行監督管理。各區縣也成立由質監部門、行業管理部門為主體的質量管理小組,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和指導,對整治后的河道逐條驗收。
   
    大規模、全覆蓋整治河道,解放60年來第一次,也是上海自開埠以來,對水環境最徹底最嚴密最有效的一次治理。到去年底,三年萬河整治行動完成既定目標,總計整治河道23245條(段),達17067公里,疏浚河泥16863萬方。從閔行到金山、從寶山到嘉定、從南匯到崇明……見水,水清;見岸,岸綠。浦江、華亭、羅店、廊下、夏陽、廟鎮、泖港等地呈現出小橋流水、水榭亭臺、親水回廊的江南水鄉風韻、人水和諧的生態型社區。
   
    萬河整治,水清了,水活了,水美了,人笑了。水韻聲聲,如詩如畫。春湖落日水拖藍,天影樓臺上下涵。上海郊區更漂亮了。
   
青草沙,送來長江水
   
    關系到民生的水環境里還有最重要的一環:飲用水。對上海人來說,擰開水龍頭,張口即喝,只能是夢里的美好愿望。是的,上海囿于地理客觀原因,水質欠佳,太缺高質量的飲用水。多少年來,政府不懈努力,投入財力物力保護黃浦江水源;自來水廠深度處理,努力提高供水質量。市民的飲用水一年比一年好。然而,與發達城市相比,上海的水質差距不小。為讓上海1900萬人喝上滿意的自來水,一個叫“青草沙”的名字將載入上海史冊。
   
    2007年,市委、市政府制定重大決策,投資170億元,在青草沙新建長江水源地,引長江水為市民飲用水,使困擾上海的水質問題真正有了一個質的變化。
   
    青草沙,一個美麗的名字,給了上海人一個美好的憧憬。
   
    青草沙位于長江口南北港分流口下方,長興島頭部和北部外側。2005年12月,市水務局組織國內9個相關學科的26位資深專家對青草沙水源地進行了評估論證,一致認為青草沙淡水資源充沛、水質優良穩定、可供水量巨大、水源易于保護、抗風險能力強,是上海水源“百年戰略”的最佳選擇。人大批準,工程立項,2007年6月,青草沙水庫正式啟動。
   
    青草沙水庫總面積70平方公里,有效庫容4億多立方米,哪怕咸潮期,水庫最長可確保68天連續供水,受益人口超過1000萬。如今,整個工程曙光初露,明年世博會期間可部分通水,到2020年日供水規模將達到719萬立方米。
   
    算一算,2008年上海市用水總量120億立方米左右,除去火電工業用水、農業用水、一般工業用水之外,余下的城市公共用水11億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12億立方米,這兩項加起來計23億立方米,占用水總量的20%左右。那么,青草沙日供水規模達到719萬立方米,一年365天便可供水26億立方米左右。千萬不要忽視這個數字,這個數字將大大改善上海人的飲用水質量。到時,長江水源,黃浦江水源,上海將形成兩大水源多庫聯動、多元互補的良好局面。
   
    水源質量提高后,還得解決兩次供水的污染問題。現在,自來水廠對黃浦江水源的處理,已從常規的沙濾處理發展到活性炭過濾的深度處理。然而,通過管道、水箱,進入居民家的水,不同程度地遭到污染,污染源便是管道和水箱。從去年開始,政府投資率先針對中心城區的兩次供水污染進行改造,換白鐵管為PVC管,水箱、水表也挨家挨戶地作了調換,靜安區已全部改造完畢。到今年底,中心城區有四分之一的用戶得以改善。逐漸,從市區到郊區,兩次供水的污染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
   
    從青草沙水源到兩次供水的改善,這無疑是上海水質的歷史性進步。
   
治水患,任重道遠
   
    上海,瀕江臨海,依水而生,因水而興。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水患——海潮、江水、暴雨,自然界不可抗拒的水患,每到汛期便對我們這座城市我們家園構成威脅。治水患,同樣是政府有關民生的一項重要工作。
   
    這些年來,上海構筑了治水患的四道防線——
   
    防海水,千里海塘全封閉,足以抵御海水侵襲;
   
    防江水,黃浦江從吳淞口到江浙交界處,高筑了千年一遇洪水高潮位的防汛墻;
   
    防洪防澇,郊區14個水利片的新建設施達到可防二十年一遇的排洪除澇標準;
   
    防積水,中心城區的積水問題,多少年來,一直困擾著市民的正常生活。老上海,一個“老”字,折射出老城區諸多薄弱環節,其中排水設施落后老化,歷史欠“債”,受到無情報復。每當夏秋兩季,臺風暴雨襲來,道路積水,車子熄火,人在水中行;不少居民家“水漫金山”,鉛桶面盆全家出動排除積水,怨天怨地怨政府。曾經,“麥莎”、“韋帕”、“森拉克”等這些外國名字的臺風挾著暴雨,讓上海人吃足苦頭。甚至,中環線地道積水一尺多高,車子動彈不得,全被堵在地道里,30公里長的中環線幾近癱瘓。
   
    治理積水,政府從來沒有停息過。從2001年至2008年,僅由市水務局與區政府一起實施的道路積水改善工程就有113項,敷設排水管道62公里,總投資5個多億。今年,更是花大力氣,投大鈔票,在外環線之內6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規劃建造360個排水系統(雨水泵站、雨水管道),已經造好270多個投入運轉,效果顯著。所以,今年臺風暴雨肆虐,道路積水和居民家進水大為減少。
   
    多少年來,市委、市政府為改善上海水環境作了不懈努力,這10年更是發生了較大變化,但任重道遠。市水務局局長張嘉毅坦言:上海是個特大型城市,水環境底子差,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關系民生的水環境,這些年,盡管做了一些實事,諸如萬河整治,兩次供水、排除積水等,但不能說100%解決,也不可能100%解決,路還很長,任務還很艱巨,況且隨著城市發展,會不斷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治水,是個長期的任務。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