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 生命 之源 ——高臺深化節水型社會建設紀實
前不久,記者來到高臺縣禹園小區6號樓一單元101號住戶家,主人張玉蘭正在做飯,她指著水管上連接的綠色小盒子說:“那是智能水表,用一滴水都會計算在內。用水先要交錢買磁卡再通水,買的水快用完時表就閃紅燈報警,要再往磁卡里充值,否則水就斷了。所以家里洗菜水、洗衣水、洗澡水都留下用來沖廁、拖地、澆花,3口人一個月用水5方左右。”縣節水辦副主任王立山說:“全縣安裝智能型水表的居民有500多戶,每戶比普通用戶月節約用水2到3方。”
在殷家橋四社殷玉梅的日光溫室里,一條條灰色的塑料管延伸到一壟壟蔬菜根部。殷玉梅說:“采用滴灌,一畝大棚用水550方左右,比漫灌大約少用250方。”該縣突出重點,加大農業節水力度。實施憑票供水,先購后供,水過賬清的水票制供水方式,提高了灌溉效率。至目前,渠系水的利用率由過去的51.6%提高到56.2%以上,農作物灌溉定額由2001年的616.5立方米下降到494立方米。嚴格壓縮小麥、帶田玉米為主的高耗水糧食作物,擴大制種、番茄、棉花、紫花苜蓿等低耗水高效益經濟作物,科學調整種植業結構,建立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產業結構布局。糧經草比例由2001年的32:57:11調整為目前的24:70:6。今年,大力推廣常規節水技術,推廣地膜覆蓋、壟作溝灌、小畦灌溉、膜上灌溉、大改小等常規節水技術,完成膜上灌溉25萬畝,壟作溝灌11萬畝。加大高新節水技術推廣,推廣低壓管灌9.3萬畝、滴灌6000畝、噴灌1000畝。實施灌溉試驗示范面積推廣,推廣灌溉試驗16萬畝。建成駱駝城綜合節水示范區,配置標準斷面、水尺、量水堰及便攜式流速儀,機井安裝智能水表,促進農業節水深入推進。
高臺鹽廠對冷卻水排放管道、攪拌式洗鹽機進行技術改造,完善廢鹵回收設施,更用新型熱風爐,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年耗水總量由4.22萬立方下降到1.8萬立方,年節水2.47萬立方、水費5萬元。該縣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建設,加快節水技術和節水設備、器具及污水處理設備的應用推廣。強制性關閉自備水源,用水實行計量收費。新辦企業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運行。與2001年相比,目前,全縣萬元GDP用水量由4631立方下降到2212立方,單方水的GDP產值由2.15元提高到4.52元,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338.8立方下降到102立方;第三產業萬元增加值用水量由202立方米下降到137立方米。
怡園小區是高臺縣醫院集辦公、居住為一體的獨立小區,是市創建“節水小區”試驗點。創建活動以來,醫院共投資17.1萬元,架設綠化噴灌設施,改建自來水管道,更換腳踏閥式蹲便器、小便器延時節水閥等節水器具,用水總量減少了25%。該縣深入開展節水創建活動,將高臺宏晟油脂廠等建成節水企業,將城關初中等建成節水校園。城鎮生活用水也實行了“總量控制、定額管理、超用加價”的管理模式,形成有效的水價機制,督促居民節約用水、計劃用水、合理用水。已建成的住宅小區有計劃地更換節水型衛生器具,新建住宅小區強制使用節水型器具,大力推廣節水技術,實現了科學管水、科學用水,城鎮生活節水器具普及率由2001年的1.7%提高到目前的44%。(張俊德 鄧 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