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莞城區花園新村的周阿姨很高興,因為她所在的裕興居民小區年前完成了供水管道改造。“以前放出來的水經常是黃色的,現在都是清水。”據東莞市城管局局長鐘耀祥介紹,在花園新村試點基礎上,今年東莞將在16個小區全面推進供水管網改造工作,三五年后,水壓不夠用不了熱水器、水質不好不敢放心使用等情況將遠離東莞市民生活。
水發黃 居民自己換水管
在裕興居民小區,施工人員拆下的原供水管道內外銹跡斑斑,外面有破洞,里面的銹都結成了團。
小區居委會工作人員說,小區主管道使用時間已經超過20年,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出現“黃水”,在2003年前后特別明顯。一些樓層略高的住宅還出現水壓不夠的現象,市民對此反映比較強烈。“過去整天給供水部門打電話,居民和維修人員都熟了。”
面對這種情況,一些居民自行更換了從水表到家庭這一段的水管,但由于小區主管道仍然存在銹蝕,水質水壓問題沒能得到徹底改善。
負責供水的東江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全市有80%以上小區使用的供水管道是鍍鋅管。由于使用時間過長,管材選擇不適宜,同時東莞雨水酸性較大,從外到里把水管銹蝕,“黃水”、“銹水”和水壓不穩等情況時有發生。
大改造 預計投入5000萬元
“居民自己更換水管,說明大家對優質水的訴求非常強烈。”鐘耀祥說,影響東莞水質的隱患主要是兩個:一是汛期排澇;二是水管老化,其中后者影響時間長、更難以察覺。他表示,從水廠出來的水是合格的,問題就在管網上。
2008年城管局選擇了花園新村開展試點,進行管網改造。由國有供水企業東江水務公司出資,負責改造小區主供水管道,將原來的鍍鋅管全部換成新材料PE管。盡管改造成本不低,但公司負責人表示,新材料使用時間長達50年、對水壓影響小、不會出現銹蝕影響水質,整體性價比遠遠高于鍍鋅管。
據介紹,今年東莞將在莞城區16個居民小區逐步推開改造試點工作,而全年整個城市供水管網改造投資預計達到5000萬元。
未來,東莞將逐步整合全市供水企業,改變目前市鎮村三級供水企業并存的狀況,優化資源配置,同時還將加強水質網絡監管。城管部門預計,將用三到五年時間完成城市供水管網改造。
此外,今年欠發達村供水管道改造也被列入了十件實事之列,計劃市鎮兩級財政投入6000萬元,基本完成63個欠發達村500千米的老化水管改造工作,農村供水水質監控要實現四個百分之百,這意味著全市群眾都將用上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