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西省晉城市42處老舊小區的二次供水設施迎來全面升級,惠及眾多居民,一批“高顏值、高智能、高安全、高標準”的二次供水泵房已開始為居民送上便捷優質的自來水。
“現在用水方便多了,喝起來也更放心了。”提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錦溪佳苑南區居民劉女士打開了話匣子,言語間都是對改造工作的滿意。
據介紹,錦溪佳苑南區(原普陀旺世小區南區)有近100戶。小區原泵房位于地下,隨著時間推移,經常發生“跑冒滴漏”“維修停水”等問題,而且地下環境陰暗潮濕,極易對水質造成影響。
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后,新泵房位于地上,占地約75平方米。從外觀上看,是一座高科技、高顏值的現代化建筑。走進泵房,整潔明亮的感覺撲面而來,兩個不銹鋼材質大型水箱映入眼簾,粗細不同的供水管道在水泵周圍排列有序,泵房內還配備了水質在線檢測儀,可以對自來水的pH酸堿度、可溶性物質、余氯以及濁度進行實時在線監測。
“改造后的泵房不僅顏值高,用水安全性也更有保障。”供水企業工作人員介紹說,新泵房按高標準進行打造,具有高顏值、高智商、高安全、高標準的特點。管道及水箱用的都是304不銹鋼管材,在滿足基礎需求之外,還增加了智能錯峰運行、遠程控制、數據采集、監控平臺、漏水報警等功能。水箱還安裝了自潔消毒器,可實現自動消毒,確保供水安全。同時,“所有的數據都會實時上傳到自來水公司的調度平臺,對水質實現24小時全天候保障”。
“不僅居民用水安全得到保障,節能效果也十分明顯。”錦溪佳苑南區物業服務人員算了一筆賬,小區原使用的二次供水離心泵功率是75千瓦,假設按照滿負荷24小時不間斷運行,一度電0.48元計算,每月僅水泵的電費就要花約2.5萬元,改造后的集成水泵功率僅為22千瓦,在供水水量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僅電費就可節約三分之二。這也就意味著,居民交同樣的物業服務費,泵房省下來的錢可以更多地用于其他公共設施建設。
據了解,該小區原供水線路是,一次供水管網進入小區地下水池,通過水泵加壓輸送到住宅樓樓頂的水箱,再從上往下輸送到居民家中。由于水箱位于樓頂,當地冬冷夏熱,自來水容易變質,社區居民對供水設施改造期盼已久。居民王女士說,最讓她擔心的還是水質,如今通過改造,小區水箱不僅從樓頂轉移到地上,還建了專門的泵房,而且都是食品級不銹鋼材質,徹底實現了用水安全,“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
如今,困擾居民的用水問題成為“過去時”,新的二次供水系統不僅穩定可靠,且環境干凈,居民們打開水龍頭便可隨時用上清澈、干凈、放心的自來水。
為何要進行這場覆蓋42處老舊小區的改造?答案就藏在居民日常的擔憂里。建于不同年代的老舊小區,其二次供水設施普遍存在管道銹蝕、設備落后、環境堪憂等問題,難以滿足現代城市對水質安全和穩定供水的要求,成為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中迫切需要清除的安全隱患。
為切實解決供水安全“最后一公里”問題,晉城市開展了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面對涉及小區多、協調難度大的實際,供水企業主動作為、科學規劃、高效執行。目前,42處老舊小區的二次供水設施均已改造完成,所有設備均已正常運行,并移交物業服務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