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廣東海外聯誼會“灣區同心中華情”國情研修考察活動在珠海舉行,60名港澳粵籍社團青年骨干走進竹仙洞對澳供水展廳與南區水廠,通過實地探訪珠澳供水“生命線”,感悟“同飲一江水”的深厚情誼。
水脈相連 見證歷史
下午14:20,考察團抵達竹仙洞水庫,這座1959年起承擔對澳供水任務的“橋頭堡”碧波蕩漾,四周群山環抱、翠綠環繞。港澳青年在升級后的對澳供水展廳,深入了解了澳門因三面環海導致淡水資源匱乏的困境,以及60余年對澳供水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和輝煌成就。升級后的2.0版本展廳,充分利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多媒體影片、豐富圖文資料、實物展示以及互動體驗等多種展現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了珠海對澳門供水的歷史沿革、現實成果與未來展望。
“二龍喉公園憑水票買水的歷史,以及講解員介紹的擔水妹的故事,我小時候都有了解過,現在供水早實現無感化。”澳門中山青年商會理事長、卷柏意念設計有限公司項目總監陳斌介紹,通過參觀了解珠海對澳供水保障體系后,他深刻感受到澳門與祖國血脈相連的關系。當前大灣區各城市聯系日益緊密。作為灣區青年,他希望能發揮自身專長,融入灣區發展,成為真正的灣區居民。
自2019年對澳供水60周年展廳建成以來,對澳供水展廳便成為了回顧珠海與澳門跨越大半個世紀攜手共進歷程的鮮活講堂。展廳內的每一處細節,都見證了兩地人民不離不棄的手足深情,展現了在“一國兩制”偉大實踐下,珠澳兩地共同書寫的水潤濠江傳奇。
科技賦能 共護清流
在南區水廠,港澳青年探究現代化制水工藝,全面認知“從源頭到‘龍頭’”的全流程保障體系。
港澳青年首先走進基地展廳,全面學習節水法規、制水工藝、SBR污水處理工藝、千里調水、先進節水技術等科普知識。隨后在27萬方生產流程參觀環節,直觀感受生活飲用水的“來龍去脈”,近距離了解原水經過混凝、沉淀、過濾等工藝處理后最終形成“放心水”,再通過送水泵加壓輸送至千家萬戶的過程。參觀期間,港澳青年還學習了咸潮應對知識,了解到珠海水控集團每年在珠江水利委等部門的協同下開展“抗咸搶淡”工作,通過系統性調度保障珠澳兩地的供水安全,這也是市民幾乎感受不到咸潮影響的重要原因。
“作為土生土長的澳門人,記憶中我從未有過喝咸水經歷。”澳門蘇建峰律師事務所大律師暨高級合伙人劉倩芝表示,國家前瞻性布局與持續投入,讓供水等民生保障如空氣般潤物無聲,通過實地參觀才真正理解,這項工程既是“一國兩制”框架下區域協作的典范,更蘊含著國家對港澳同胞的深切關懷,也是體現國家統一與繁榮的生動實踐。
本次溯源之旅讓港澳青年更深刻體會到祖國對港澳的深情厚誼,水不僅是生命之源,更是粵港澳協同發展的紐帶。廣東海外聯誼會組織此次國情研修活動,旨在讓港澳青年在供水工程的歷史坐標中,感受廣東高質量發展和“百千萬工程”的突出成果,共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飲水思源凝心聚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