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凈水入黃河”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持續提升水資源保障水平、深入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防范化解水環境風險隱患等方面,統籌推進黃河流域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治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現“凈水入黃河”。
在持續提升水資源保障水平方面,《方案》提出,明確黃河主要支流生態流量保障目標,實行動態管控。實施源頭區水源涵養工程,加快推進洛寧縣、新安縣、靈寶市、盧氏縣等區域生態涵養林、草地、濕地及生態緩沖帶建設。實施河流生態基流保障工程,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強化水利設施節水改造,加強地下水超采治理,減少地下水取水量。確保到2025年底,伊洛河、沁河主要控制斷面生態流量目標保障率達到90%。
在深入推進水生態保護修復方面,《方案》明確,加強沿黃濕地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綜合治理,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修復力度,實施河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到2027年完成河道水生態保護修復約170公里,新建河湖生態緩沖帶約50公里。強化礦山生態治理,持續推進伊洛河、宏農澗河、蟒河、沁河、逢石河等黃河支流沿線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重點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
在防范化解水環境風險隱患方面,《方案》要求,加強源頭防控,強化重金屬及尾礦庫環境風險防控,以洛陽市、三門峽市、濟源示范區為重點開展尾礦庫排查整治,加強重金屬污染監控預警和有毒有害物質環境監管。(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劉立新 張中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