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重慶市歷史上投資最大、涉及面最廣、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民生水利工程——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以下簡稱渝西工程)嘉陵江干線全線通水。這條干線通水后,每年可新增供水1.26億立方米,有效改善北碚區、璧山區、九龍坡區生產生活用水條件。
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嘉陵江干線通水活動現場。第1眼TV-華龍網 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同一天,水利投融資“政銀企”項目推介會在重慶市水利局舉行,重慶市水利局發布207個水利投融資項目、總投資2775億元,涵蓋水源、引調水等多種類型,以期為水利工程建設提供有力資金保障。
水,與生態環境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重慶水利一體推進供水、節水、防洪水、治污水等工作,全力推進管水治水現代化,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提供堅強有力的水利支撐和保障。2024年,重慶市完成水利固定資產投資388.3億元,同比增長39.8%。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連續8年穩定保持Ⅱ類。
重慶如何為水利事業提供資金保障,如何高質量建設現代水網,如何為治水管水插上“智慧翅膀”,激發“水動能”?
關鍵詞:融水
多渠道投融資 為水利事業提供資金保障
資金保障是開展大規模水利建設的基礎。
在重慶市水利局3月31日舉行的水利投融資“政銀企”項目推介會上,北碚區、武隆區、秀山縣與農發行、國開行、三峽銀行現場簽約3個水利項目,融資總額達8.9億元,為全市水利建設一季度“開門紅”注入強勁動能。
重慶市水利投融資“政銀企”項目推介會現場。重慶市水利局供圖
“這次對接會對區縣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展示舞臺,我們很重視這次與金融機構、企業面對面的機會。”長壽區水利局局長胡勇說,這次會議他們優選了7個項目,總投資143億元,都具有優質的資源、穩定的市場、可觀的收益。
2024年,長壽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縣級水網先導區”,小石門長江水源工程取得13億元融資實效,水權改革也取得了實果,特別是聚力“三攻堅一盤活”,將21座水庫10年原水經營權公開掛牌,有償轉讓,收益達2.9億元。
本次會議上,重慶市水利局還圍繞重慶水利高質量發展,篩選形成了一批成熟度高、代表性較強的項目,向金融機構、央企、國企、民營企業進行推介。這批項目共計207個項目、總投資2775億元,涵蓋水源、引調水、灌區工程和城鄉供水一體化等類型。
為保障水利工程建設,近年來,重慶積極深化水利投融資改革,在全國率先出臺水利投融資改革十條措施,先后聯合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在西部地區率先建設“重慶水利渝融通政銀企直通車”,實現“政銀企”融資信息互聯互通。
重慶還與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6家金融機構分別印發金融政策文件,2024年吸引銀行貸款和社會資本89億元。
2024年,全市完成水利固定資產投資388.3億元,同比增長39.8%;爭取中央資金216.7億元,增發國債到位150.3億元,國債完成率、支付率達到“雙百”目標。
在水利投資的有力帶動下,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藻渡水庫、跳蹬水庫、向陽水庫4座大型水利工程同期在建,現代化水網建設在巴渝大地提速鋪展。
關鍵詞:興水
多個重點工程有序展開 加快建構現代水網格局
藻渡橋最后一跨箱梁澆筑完成、跳蹬水庫(開州)溢流壩段固結灌漿施工完成……近段時間,重慶水利建設捷報頻傳,這背后是重慶水網展開骨架、全速建設的速度與激情。
開州區南門鎮卷橋村跳蹬水庫施工現場。重慶市水利局供圖
水安全是關乎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重慶坐擁三江和我國最大淡水資源庫—三峽水庫,是國家水網的重要通道和結點。
為加快構建國家水網,建設現代化高質量水利基礎設施網絡,2023年12月,《重慶市水網建設規劃》獲市政府批復。根據《規劃》:重慶將按照“一干多支、一核多點、三塔五引、多源互濟”總體布局,打造現代化綜合立體水網。到2035年,主城都市區水網率先建成,全市水網基本建成。
2024年11月,在萬開云同城化發展水網建設先導工程暨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動員大會上,全市集中開工47個水利工程,涉及云陽、萬州、涪陵、開州、豐都等16個區縣,涵蓋區域水網建設、流域綜合治理、病險水庫整治等類別。
作為萬開云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項目的實施將有利于實現區域水資源優化配置,提高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推動水生態環境系統修復和保護。萬開云同城化發展現代水網工程不僅是川渝東北水資源配置工程的重要節點,更是重慶市加快構建現代化水網的生動縮影。
來自重慶市水利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藻渡水庫等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川渝東北一體化水資源配置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點水利項目有序開展,集中開工灌區項目38個,涉及21個區縣114萬畝灌溉面積。
渝西工程嘉陵江干線北碚段。第1眼TV-華龍網 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關鍵詞:治水
智慧化賦能 水旱災害防御“雙贏”
重慶水系發達、河庫眾多、覆蓋全域。如何興水利、除水害?這是一道重慶水利人必須答好的時代命題。
2024年7月中下旬,同時遭遇長江、嘉陵江4次編號洪水和48條河流68次超警戒以上洪水;全年高溫持續時間長達42天,超過2022年37天歷史最長持續高溫紀錄……
為打好這場水旱災害防御戰,重慶水利錨定“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和確保城鄉供水安全的目標,切實把“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轉化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抓實抓細水旱災害防御各項措施。
“前端AI智能識別,終端系統對河流出現的險情自動預警、自動分析、自動推演,治水變得更智能,群眾安全更有保障。”在萬州區水文與水旱災害防御中心,智慧大屏上實時監測的河流畫面和數據信息。
為應對嚴峻防汛形勢,萬州區于2024年啟動水旱災害防御基礎設施與管理提升工程。經過搶抓建設,該工程目前建設全面完工,并投入試運行,全區洪水防御、水資源管理、水利設施運行、自來水供水等進入了智慧時代。
萬州智慧防汛是重慶智慧化賦能治水管水的縮影。聚焦防汛工作,重慶市水利局構建了遞進式預警預報、防汛責任人全覆蓋抽查“叫應”以及水網聯合調度機制,系統化推進水旱災害防御應對能力。重慶還迭代構建數字水利總體構架、河長管河治河等3個水利數字化應用貫通實戰,讓河流險情得以迅速發現、預警和處置。
智慧化賦能助力水旱災害防御“雙贏”。2024年,重慶累計發布雨前提示、雨中提醒、水情預警684期,調度水庫207座次、攔蓄洪水46.5億平方米,有效抵御23次強降水、88次超警以上洪水,實現全市未潰一堤一壩、未直接傷亡一人。
一座座大中型水庫規劃立項并投入建設,一個個灌溉設施滋潤沃土良田,一條條美麗河流碧波蕩漾……如今,在重慶,大江交匯漸次歡騰,山秀黛色碧波漣漣,巴山渝水交織出人水和諧的美麗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