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
大禹渡灌區工作人員正在設置測控一體化閘門為農戶開閘放水
當下,氣溫逐漸回升,正是小麥返青關鍵期。2月3日以來,山西省從南至北,夾馬口、大禹渡、尊村、汾河、瀟河等13處大中型灌區陸續開啟春灌工作。截至2月21日,累計上水4291萬立方米,灌溉面積達45萬余畝,為今年夏糧豐產豐收打下良好基礎。
為扎實開展春澆供水保障工作,全力保障全省灌區農業灌溉用水需求,山西省水利廳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抓好春灌保障工作。加強組織領導,農業灌溉和項目建設“兩手抓”。抓緊設施維護,補齊工程短板,全力服務春澆項目。合理調配水源,數字賦能科學灌溉,保障作物需水。提前分析研判,做好應急預案。完善保障機制,確保春澆安全順利。嚴格用水管控,積極推進農業節水。加強宣傳引導,樹立節水觀念、增強節水意識、提高有償用水意識和節約用水的自覺性。
隨著全省各大灌區陸續展開春灌,山西省水利廳將強化各項保障措施,加強水資源科學調度和灌溉用水過程管理,全力保障春灌用水安全和夏糧豐產豐收。
山東省
位山灌區三干渠下游的臨清市金郝莊鎮周莊村的麥田里,自動平移式噴灌機正在澆灌小麥
當下正值春耕備耕農業生產關鍵期,山東“抓早、抓實、抓細”,多措并舉、統籌安排,全力保障春季農業生產用水需求。
提前動員部署。春節過后,山東省水利廳印發通知,對2025年春灌工作和春季抗旱準備工作作出全面動員部署,要求各地增強春灌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降水不足等旱情,規范春灌供用水秩序,全力保障春耕生產用水。
加強渠系運行管理。組織有春灌供水任務的大中型灌區維護干支渠道2127公里,清淤疏浚骨干渠系土方1050萬立方米,對2922座水閘、泵站和渡槽等關鍵建筑物開展運行維護,確保渠系暢通、運行安全。
加大用水管理力度。指導灌區管理單位開展深入調查,準確掌握群眾春灌用水需求,科學制定春灌計劃,優化配置黃河水、雨洪水等多種水資源,充分利用水庫、灌區等水利工程,合理安排用水時序,實現實時調度和精準管理。
截至2月中旬,山東省21處大中型灌區已啟動春灌工作,累計引蓄水1.78億立方米,累計覆蓋面積146.09萬畝。全省224處大中型灌區計劃自2月中旬至5月底陸續開展春灌,計劃引水42.74億立方米、灌溉面積5400萬畝,全力保障春季農業生產。
河南省
2月19日,河南浚縣王莊鎮高標準農田內,大型智能噴灌設備正在高效作業。人民網記者 王玉興攝
河南省水利廳提早謀劃部署,搶抓國家增發萬億特別國債政策機遇期窗口期,2024年共實施大中型灌區建設和改造項目82個,總投資84.11億元。通過項目的實施,新增恢復灌溉面積178.31萬畝,改善灌溉面積468.8萬畝,在2025年的春灌中已初步發揮灌溉效益。
今年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37.7毫米,較多年平均值(19.4毫米)偏多近1倍,土壤墑情整體良好,但有個別地區土壤表層輕度失墑。為滿足冬小麥“返青水”灌溉需求,河南省水利廳強化春灌供水工作的組織保障,指導灌區制定供水計劃,動態分析研判來水、需水、供水形勢,細化水量分配方案,做到科學用水;組織灌區開展水利設施巡查排查,檢修泵站、閘房等供水設備,疏浚渠系、溝道、管道等,暢通輸水線路;協調河南黃河河務局,指導沿黃地市加大引黃水量,保障灌溉用水需求。截至目前,已有107處大中型灌區開閘引水,累計引水3.91億立方米,累計灌溉面積251.94萬畝次,累計補源面積48.25萬畝次。其中14處大型、20處中型引黃灌區累計引水2.13億立方米,累計灌溉面積117.77萬畝次,累計補源面積37.36萬畝次。
下一步,河南省水利廳將保持與農業農村、氣象部門的溝通協調,根據雨水墑情變化和農作物用水需求,科學研判需水形勢,精準調度水庫可供水資源,加強灌區工程管理調度,庫河連通、河渠調度,錯峰灌溉、分時供水,提升輸配水能力;同時密切關注黃河干流水情變化,適時增加引水流量,扎實做到多引遠送,全力保障春灌用水需求。
四川省
武引灌區推進春灌設施提質增效,全力保障春灌供水
四川省秉持“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原則,積極推進重點水利項目建設,全面開展蓄水保水和歲修等工作,超前布局春灌工作。
全省各大型灌區提前研判今年春灌用水形勢,科學制定2025年配水計劃,積極協調上游來水,靈活運用“蓄、引、調、節”舉措,儲備充足水源,保障春灌用水,為農業生產筑牢根基,助力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其中,都江堰灌區全力做好輸水補蓄工作,并會同紫坪鋪公司專題研究,強化岷江來水的組織和保障,加快向黑龍灘水庫和魯班水庫的補水工作。武引灌區充分發揮水庫蓄水保供核心作用,武都、沉抗、金峰三大水庫總可用水量達2.53億立方米,涪江上游來水持續補充,形成“庫水+活水”雙保險,可全面滿足灌區育秧、大春栽插等用水高峰需求。玉溪河灌區優化水庫電站的調度和水資源調配,做好轄區內水庫囤蓄工作,水利工程蓄水量5740萬立方米,蓄水量能滿足春灌保栽種植面積所需水量。
陜西省
交口抽渭灌區渠首引水樞紐改造項目現場
隨著立春后氣溫回升,陜西省渭北及關中局地出現旱情。為確保越冬作物喝上第一口水,陜西省水利廳積極組織各地市及各灌區提前安排部署,主動應對旱情,最大限度保障農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各地提前做好機電設備、工程設施的維修保養和隱患排查,全面消除隱患。認真做好土壤墑情研判分析,加快灌區改造工程建設,及時開閘引水灌溉。積極推行灌溉用水“精細化”管理,合理制定灌溉用水計劃,嚴格執行用水申報制度,最大程度保持灌區內用水平衡。持續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做好水價流動公示,落實雙標尺一計量一監督、超定額累進加價等制度,讓群眾明白用水,放心交費。充分發揮基層水利服務機構作用,優化灌溉制度,指導群眾科學灌溉、節水灌溉,提升灌溉精細化水平,杜絕行水過程中的跑冒滴漏。強化節約用水,積極推廣以小畦灌溉為主的大田節水灌溉技術,提升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加大工程設施,特別是事故多發地段及重要部位巡查巡護力度,嚴格控制渠道運行水位,通過張貼“行水公告”、散發傳單、社區村組微信群等,向沿渠村莊、學校、單位做好宣傳,確保各級渠道設施和人員安全。
截至2月15日,陜西省各大中小灌區斗口引水量4361萬立方米,灌溉面積65萬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