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渠水潤萬頃 湖南保農田灌溉有“糧”方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5-01-16  來源:紅網  瀏覽次數:88
 
 

韶山灌區三湘分流渡槽。

 
數字孿生歐陽海灌區智慧水利業務應用平臺。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陳詩芹 通訊員 陳鵬 林夢溪 梁芋軒 王鄆瑞 長沙報道
一個個引水渡槽跨越南北、互濟東西;一條條輸水灌渠四通八達,滋養沃野。近日,韶山灌區順利入選“共和國印記”見證物名單,這座“年近花甲”的水利工程,再添一張金燦燦的名片。
韶山灌區是鑲嵌在湘中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它被評為水利部標準化管理灌區,是湖南打造“高效節水型、智慧管理型、特色文化型、綠色生態型”的全國現代化灌區標桿。自建成通水半個多世紀以來,韶山灌區灌溉著3市7縣百萬畝農田,為確保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近年來,湖南省始終把加強灌區建設管理作為落實糧食安全戰略的重點工作來抓實落細,全省各級水利部門堅持“建設+管理+改革”三位一體推進,務實實施灌區現代化建設、標準化管理等六大行動,努力構建從源頭到田間地頭的高標準灌溉體系,為糧食生產提供堅實水利支撐。2024年,大中型灌區以全省60%左右的耕地灌溉面積生產了75%的糧食,為全省年度糧食產量615億斤作出重要貢獻。
強部署 保灌溉
渠水潤萬頃,灌區豐糧倉,湖南多措并舉保農田灌溉、助糧食豐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多次調度指示,分管領導密集部署推進;落實“7531”抗旱機制,及時啟動工作專班,形成“省領導總指揮、省直部門協調聯動、地方統一行動”的高效工作模式。
與此同時,省水利廳聯合省氣象局、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全面加強雨情、水情、農情會商研判,根據雨情、水情、工情提前分析今年灌溉保障情況,2024年聯合發布了190期雨水情、汛旱專報,指導資興市等地災后有序恢復灌溉。指導灌區做好水庫蓄水保水,摸清種植結構,科學制定播種計劃和灌區供用水計劃,加快水毀工程修復,確保春耕種子播得下、水源供得上。
2024年以來,省水利廳夯基礎、補短板,抓骨干建設,灌區項目全年落實資金63億元,創歷史新高。“我們堅持‘周通報、月督導、季覆蓋’,全力加快83個年度項目建設進度,實現2024年年底前全面完工、提前達效,新增恢復改善灌溉面積432.6萬畝,有力提升保灌能力。”省水利廳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2023年,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湖南率先在全國開展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專項行動,并將其列為省政府十大重點民生實事之一壓茬推進,逐步實現“蓄得住水、灌得了田、上得了山”。截至2024年底,累計完成清淤整治山塘5.37萬處,暢通“中梗阻”渠道4688公里,提升山上經濟作物灌溉水源保障能力123萬畝,得到廣泛好評。
2024年,省水利廳與省農業農村廳建立一月一對接、半年一會商的協調機制,協同鋪排項目建設。目前,全省大中型灌區范圍內高標準農田占其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的88%,較“十三五”末提升38%。
促改革 激活力
打開數字孿生歐陽海灌區智慧水利業務應用平臺,整個灌區的三維仿真工程躍然屏上,屏幕上方顯示著灌區實時運行數據。
“基礎體系建設是構建數字孿生系統的關鍵,也是建設難點。我們科學選址建設水位、流量、雨量、墑情監測站以及視頻監控站、閘門自動控制站等基礎設施,鋪設專用光纖,升級調度中心,配備無人機,構建覆蓋灌區工程‘天空地水工’一體化基礎感知體系。”省水利廳工作人員介紹。
如今,不管距離遠近、暴雨天晴,灌區數據及視頻信號可實現可靠、高效、快捷傳輸,有效確保調度中心對全灌區各類信息的全盤掌控。全方位的感知體系能實現骨干渠道運行監測、視頻監管、無人機巡查及閘門遠程控制,在實際應用中,通過算法設計,自動控制攝像機自上而下沿渠巡視,自動發現問題,自動上報預警。
歐陽海灌區數字孿生先行先試落地見效,省級信息平臺建成運行,灌區信息化建設技術標準全面統一,接入1786處實時監測數據,啟用需水預測、用水監測、防旱抗旱預警功能,灌區管理信息化、精準化水平有力提升。
以數據賦能水利,湖南加快“一江一湖四水”數字孿生流域建設,2個數字孿生先行先試建設完成,金塘沖水庫成功申報全國“智能大壩”試點,BIM、無人機智能監管、數字孿生技術探索應用邁出堅實步伐。與此同時,積極推動鐵塔視頻、北斗等新技術應用,強化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建設,續建了3部相控陣測雨雷達;實施254處水文站現代化升級改造,開展了71個年度水利科技項目攻關,發布了4項地方標準,4項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
一年來,湖南積極推進水利資源資產價值轉化,系列水利改革試點落地:澧陽平原灌區“股權合作+EPCO”模式成功引入社會資本,打造南方豐水糧食灌區投建運管一體化模式;長沙縣完成全省首單灌區農業用水交易至城鎮生活用水,獲得20萬元用于灌區維修養護,真正實現“點水成金”,建立了“融資—建設—再融資—再建設”的良性循環模式……
加快農業節水增效制度體系探索,重新修訂了《湖南省用水定額》,開展計量設施專項建設,實現灌區主取水口和2000畝以上干支斗渠口計量設施全覆蓋。全省各地圍繞農業節水增效積極探索,歐陽海灌區省級試點示范片實現了刷卡用水、水費預繳、智能灌溉,金麥新建中型灌區、云溪區撇洪河灌區“宜渠則渠、宜管則管”推行管道灌溉,打造了高標準節水灌溉體系。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