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聊城將治水、興水、節水、護水作為事關全市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來抓,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以更大力度、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持續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向縱深發展,大力推動聊城由缺水型城市向節水型城市邁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健全節水機制,大力推動全過程節水
聊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節水工作,將聊城市節水型社會建設作為落實新時期治水思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高質量制定節水型社會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實施方案,加強對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立足聊城實際,在山東省率先出臺市級《落實節水激勵政策若干措施》,頒布實施《聊城市黃河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管理辦法》,先后印發《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方案》《節水總體規劃》《地下水開發利用保護規劃》和《水資源治理推進工作方案》,節水制度政策進一步完善,為全方位提升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提供堅強法規保障。
建立區域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控制指標體系,年度用水計劃按照行業、水源科學分配落實到各縣(市、區)、各取用水單位。全市1447處取水口計量設施實現遠程在線監控,計劃用水覆蓋率達到100%。建立節約用水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制定工作規則,明確部門分工,強化責任落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成員會議,協調解決節水重大問題,統籌研究節水重點工作,協同推進節水相關任務落實。同時,不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動各領域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
聚焦重點方向,大力推動全領域節水
推進農業節水增效。持續開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強化農業用水管理,農田灌溉用水效率不斷提高。積極推動節水型灌區建設,位山灌區獲評水利部、國家發改委第二批灌區水效領跑者,獲評國家級節水型灌區。
推進工業節水減排。加強高耗水工業企業管理,全市國家、省、市三級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中的高耗水行業全部建成節水型企業,魯西化工集團獲評氮肥行業水效領跑者。試點推行水務經理制度,在全市36家企業(單位)試點設立水務經理和專職水管員,推進用水報告制度,2024年底前,用水量超過10萬立方米的用水單位全部建立水務經理制度。
推進城鎮節水降損。建立完善“智慧水務”管理平臺,推動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改造向末端庭院管網延伸。將城區供水管網、閥門、消火栓一并錄入GIS系統,實現動態化管理,在城區主管網合理布局了近50處遠傳測壓點、水質監測點、流量監測點,對管網運行狀況實時監控。全市城市供水公共管網漏損率由2020年的7%下降到2023年的3.8%。
同時,全面推進再生水配置管理和綜合利用。印發《非常規水源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實施意見》,建立健全非常規水源配置、利用統計報告制度,規范統計方法。召開全市再生水利用現場會,開展《再生水利用管理辦法》《再生水利用發展規劃》編制工作。
積極鼓勵引導,大力推進全社會節水
節水激勵政策持續完善。積極探索財政扶持、金融支持等節水型社會建設激勵政策,形成穩定可靠的投入機制。2023年,東阿阿膠、嘉華生物等4家省級節水標桿企業和市節水教育基地,分別獲得5萬元市級財政補助資金。完善社會資本進入節水領域相關政策,調動社會資本參與節水的積極性。全市共有節水產業重點企業45家,節水產業園和水經濟產業園各1家,年產值約55億元。
節水載體建設提速增效。開展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創建,全面提升公共機構示范引領作用,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建成市級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76家,建成率達到83%。加強節水教育基地建設,市水文中心和臨清市節水教育基地建成省級節水教育基地,聊城大學建成大學生節水教育基地,實現省級節水型高校全覆蓋。
節水宣教效能全面提升。強化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節水陣地宣傳,開展“節水宣傳月”活動、節水主題作品征集活動,舉辦《聊城市黃河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辦法》和節水知識網絡競賽,全方位立體式宣傳節水知識、傳播節水理念,節水宣傳質效逐年穩定提升,在全社會形成了節水惜水護水的濃厚氛圍。
下一步,聊城市將深入貫徹全面節約戰略和節水優先方針,全方位落實“四水四定”原則,聚全系統之智、舉全行業之力,加快推進先行區建設全面起勢、早日見效,努力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水利支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