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套智能傳感設備與供水全流程“無縫銜接”,實現一體化管控;一項項新技術應用供水各環節,實現一張網調度;一項項服務體驗提檔升級,市民用水幸福感滿滿……
這些畫面,既是鄭州水務集團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也是鄭州智慧水務建設取得的有力成果。水務集團打造從源頭到龍頭、暖到老百姓心頭的水務智能體,構建“4+32+N”智慧水務體系,開創“一保三高”水務發展新格局,實現城市供水“智”的飛躍。
建設一流水務·服務民生事業
全鏈條監管 城市供水更安全
2024年6月17日凌晨,水務集團漏損系統發出智能預警,金水區鑫苑中央花園附近存在漏水,隨后從系統發起工單到現場排查、定位、開挖,僅用2小時修復漏水,及時消除了管網隱患。
“原來只有積水至路面才能發現漏水,完全處于被動。現在,通過漏損控制系統,我們能提前感知預警管道漏水,化被動堵漏為主動控漏。”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水務集團在全市安裝50多萬個智能傳感器,為城市供水系統裝上“千里眼”“順風耳”,實現從源頭到龍頭全流程、全要素、全時空動態監測和實時預警,有效保證城市供水安全。
此外,通過在線水力模型,水務集團還能第一時間對突發水污染事件推演追溯,模擬分析管網改造、管道改遷時停水影響,向用戶精準推送停水信息,最大程度減少對居民正常生活影響。
在智慧水務建設的加持下,鄭州市爆管率大幅降低,連續多年沒有出現DN300以上的爆管,供水低壓區基本消除,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降至6.93%,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全流程控制 城市供水更高效
在水務集團智慧水務調度中心,工作人員足不出戶,通過大屏實時監控每個水廠運行狀態,利用大數據智能調節、精準控制凈水藥劑投加。
過去日供水能力40萬立方米的水廠需要200多人,智慧化改造之后,僅需要50人左右就能滿足日常運轉,企業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
水務集團還積極升級制水工藝,在龍湖水廠、東周水廠、石佛水廠引入先進的膜處理工藝,構建三級水質監測體系,通過智慧水務系統在線實時監測水質數據,降低管網水齡,讓更多市民喝上放心水、優質水。
同時,隨著城市供水重大工程項目的快速推進,水務集團還以鄭開同城鄭州東部原水干管工程為示范,打造智慧工地,一井一碼、一管一碼,全流程管控追溯施工質量。
全過程服務 居民用水更幸福
在家輕點手機,20項供水業務即可“網上辦”“掌上辦”;聯系社區網格員,用水需求一對一響應服務;智能語音機器人在線解答用水難題;智能遠傳水表實時水量分析,精準守護居民用水安全……
水務集團利用智慧水務系統,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不跑腿,為用戶提供及時有溫度的供水服務,市民用水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通過智慧水務系統,供水搶修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在智慧水務外業工單管理平臺上,全部外業工單可以一鍵查詢、指揮、跟蹤、連線,依托全市“1+8”供水服務基地,工作人員平均26分鐘到達搶修現場。
“我們還積極響應市‘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治理平臺’中的各項市民用水需求,自5月份以來承接轉辦市網格化基層治理平臺供水服務832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全方位發力 水務發展更蓬勃
智慧水務系統海量信息還為水務集團推進數據資產化打下堅實基礎。
2024年8月16日,作為全省水務行業的先行者,水務集團所屬鄭州自來水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企業用水行為評估”數據資產喜獲數據產品登記憑證,成為河南省水務行業首家在數據交易平臺登記的數據產品。
此次數據資產入表的探索落地,標志著水務集團“數據資源”向“數據資產”的躍遷,為鄭州水務事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了強勁的數字動能。
乘“數”而上啟新程,向“智”而行開新局。
水務集團的智慧水務建設蝶變之路,贏得了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2024年8月22日,鄭州市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工作觀摩在鄭州水務集團智慧水務中心舉行。8月24日,在市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工作推進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安偉對鄭州智慧水務建設給予高度評價,稱贊水務集團智慧水務作為小型智能體是行業的典范。
著眼未來,水務集團將繼續聚焦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需要,高質量打造鄭州水務智能體,推動鄭州形成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體系,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當好城市發展“排頭兵”,做好服務百姓的“貼心人”,為打造“平安鄭州”“幸福鄭州”“創新鄭州”貢獻更大水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