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印發實施《天津市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規劃》,計劃利用3—10年時間對我市農村供水工程體系進行全方位優化提升,到2027年全市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7%,城鄉供水一體化覆蓋農村人口比例達到94%,除薊州區部分地區外,其余涉農區全天候連續供水且水量水壓穩定,農村供水水質達標率達到95%;到2035年,全市農村供水實現“同城、同水、同質、同管理、同服務”目標,實現農村供水現代化。
一是完善農村供水工程體系。擴建水廠1座、配水廠2座、凈水中心1座,鋪設輸配水管線333.9公里,改造713個村的村內管網,實施農村供水智能化改造、北部山區工程等,完善天津市農村供水工程體系,并依托《天津市供水規劃(2020—2035年)》進一步完善“三水共用、五庫聯調”的原水輸配網絡,實現各水廠多源供水水源保障與互濟。二是深入實施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強化水源地保護,對供水工程配套適宜的消毒設備或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構建“單位自檢、區域巡檢、行業抽檢、水質監督”四級水質監測體系,推進提升水質。三是優化健全工程長效運行管護機制。全面落實“三個責任”“三項制度”,積極推進縣域統管,完善水價形成和水費收繳機制,完善監督考核機制,建立智慧供水信息管理平臺,提高供水管理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水平。四是強化應急供水保障。明確應急供水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平急兩用的應急供水保障體系,完善應急保障運行機制,做好突發事件應急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