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8日,札達縣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學生在課間使用自來水洗臉。 圖/張 昊

6月18日,河北援藏工作隊員仝振(前)來到札達縣自來水公司一處水源井巡視。 圖/張 昊

6月18日,航拍下的阿里地區札達縣城。 圖/張 昊
“以前,我們用水要到離家較遠的集中供水點去接,不但不方便,而且水質也不好。在援藏工作隊幫助下,現在家里用上了24小時不間斷的自來水,非常方便。”7月16日下午,札達縣城居民讓卓一邊洗菜,一邊高興地說。
打機井、建水廠、鋪設管網……2020年3月,我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爭取援藏資金1700余萬元,啟動實施札達縣城區供水系統改造工程。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札達縣城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供水,成為阿里地區第一個實現供水管網入戶、供水全天不間斷和公司化運營的縣城。
為何改造——刻骨銘心“吃水難”
作為土生土長的札達人,讓卓對“吃水難”可謂刻骨銘心。
“那時候,因為水壓不足,住在二樓、三樓的住戶家中經常停水。”讓卓回憶,她家住在二樓,因為經常停水,洗衣機、熱水器等家用電器幾乎變成了擺設,做飯也經常受影響。
每次停水,讓卓都要背著水桶,到集中供水點去背水。札達縣城位于藏西高原,海拔約3700米,在海拔如此高的地方,平時走路都要慢慢走,更何況背上20公斤重的水桶。讓卓每次去背水,都累得氣喘吁吁。
來札達做生意的索朗次仁對“吃水難”經歷同樣記憶猶新。4年前,索朗次仁看中了札達縣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帶來的商機,從西藏山南市來札達開藏餐館。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吃水難”差點兒讓餐館關了門。
“每天下午1點,我都要早早地去集中供水點排隊,將打回來的水儲存到一個大水罐里。可是,這個大水罐,經常滿足不了日常所需。”索朗次仁說,在最難熬的日子,他甚至動過離開札達的念頭。
札達縣九年一貫制學校是札達縣城的重點單位,這里有學生500多人,大部分孩子常年住宿,一年只回家一次。如果趕上大雪封山,過年也只能寄宿在學校。然而,即便是學校,也一度受到“吃水難”的困擾。
校長加措介紹,學校附近有一個叫“二道溝”的地方,是一個天然蓄水池,他們就從這里引了一根水管下來,直通到學校的食堂。“整個學校就守著一個水龍頭,哪里需要水了,就鋪根管子過來,用的時候接上。”加措說,那時候,橫七豎八的管子,成了“校園一景”。
2020年,札達縣城共有用水戶1771戶,其中實現管網入戶的為1389戶,另有382戶未實現管網入戶,用水時需到集中供水點取水。我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隊員、札達縣水利局援藏干部胡海洋曾經做過調查,即便實現管網入戶的1389戶用水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吃水難”。
怎么改造——工程質量有保障
札達縣城象雄路旁,利用我省援藏資金改造過的札達縣自來水廠就坐落在這里。
“這里是城市規劃區的最高點,從附近象泉河里抽上來的深層地下水,先來到這里的高位水池,再通過供水管網流向千家萬戶。”7月17日上午,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隊員、札達縣自來水廠廠長仝振指著正在運行的高位水池說。
長期以來,札達縣城區供水系統管網布局和管徑選用不合理,導致部分區域水壓不足,經常停水。加上城區經常性限電、冬季管件凍損等原因,致使供水難以保證。為此,我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啟動了札達縣城區供水系統改造工程,對水源、水廠、供水管網等各環節實行全流程改造,全力解決供水的堵點、難點問題。
札達縣城位于土林地帶,溝壑縱橫,這對供水系統改造的施工工藝和工程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工程啟動時,這里卻沒有專業技術人員。我們就同石家莊水務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對接,專門邀請供水專家趕來支援。”胡海洋說。
2020年4月至11月,作為受邀的供水專家之一,仝振曾在札達跟進工程進展。有一次,在自來水廠重力無閥過濾池施工中,仝振發現施工人員正將不符合飲用水管材標準的雙壁波紋管做澆筑內模使用,于是堅決制止,并要求對方更換成符合飲用水管材標準的PE管,保證了工程質量。
以前,札達縣用水戶大部分沒有安裝計量水表,一些人缺少節約用水的習慣,一方面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供水動力不足等問題。在我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建議下,水表安裝項目列入供水系統改造工程,新安裝、改裝各種計量水表共計1100塊,為提升供水效率提供了技術條件。
在用水管理環節,原來只有幾名臨時人員,僅能從事開、關機井和一些簡單維修工作。在我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積極推動下,札達縣自來水公司于2020年8月正式成立,隨后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招聘專業技術人員,為24小時不間斷供水提供保障。
據了解,2021年5月,札達縣城區供水系統改造工程完工,縣城供水能力達到每天1800噸,可保證9000人的用水需要,供水覆蓋人數比改造前提升了三倍。
改造完成——汩汩清水潤心田
這些年,讓卓最開心的事,就是家里用上了24小時不間斷的自來水。隨手打開水龍頭,干凈清澈的自來水就流了出來。
開餐館的索朗次仁不再為吃水而發愁,自來水直通餐館操作間,洗菜、洗碗、燒水,想什么時候用,擰開水龍頭即可。供水正常了,餐館的生意越來越好,索朗次仁的干勁兒也越來越足。
如今,札達縣九年一貫制學校的教學樓、宿舍樓、教師公寓都通上了自來水,洗衣房、水房、水廁也都建了起來。
用上“放心水”,喝出“幸福味”。現在,札達縣城所有居民家中均實現了管網入戶,管網壓力達到了國家標準,水質符合標準要求,故障維修及時,供水質量和效率得到了明顯改善。
隨著24小時不間斷供水的實現,札達人的生活也悄然發生著改變。
胡海洋介紹,從抽水馬桶到電熱水器,再到全自動洗衣機,逐步進入札達縣普通百姓的家庭。
帶來改變的還有城區公共服務供給。街道上的消防水鶴里有水了,消防救援能力隨之提高;公共綠地上的噴灌設施啟用了,城區環境變得更美;公共廁所也建了起來,群眾生活更加方便。
旅游服務能力和吸引力也明顯增強。札達縣有罕見的土林地貌及古格王國遺址、千年古寺托林寺、“東嘎·皮央”遺址等著名旅游景點。用水方便了,游客更多了,旅游產業更興旺了。
小小一滴水,窺見大民生。
“我們將堅決貫徹‘80%的援藏資金用在基層民生領域’的要求,一如既往地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讓各族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我省第十批援藏干部,札達縣委常務副書記、政府常務副縣長吳朝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