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記者 吳興財 攝
據介紹,2023年海南完成“六水共治”投資203億元,爭取國家增發國債資金66.7億元,截至目前,全部開工建設。為更好搶抓國家政策窗口期,打破部門藩籬,省“六水共治”辦、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水務廳、省林業局聚焦難點堵點問題,聯合出臺制度集成創新性文件《若干措施》,進一步提高全省水利水務項目節約集約用地用林效益和落地建設效率。
據了解,《若干措施》共10條,從規劃階段項目提出到設計方案確定到實施階段手續辦理,全過程明晰相關要求。主要內容涵蓋做好水利水務專項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推進設計方案踐行節約集約理念;依法依規履行用地用林審批手續等。
同時,《若干措施》將圍繞“三個突出”加強水利水務項目建設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工作。
一是突出政策融合集成效應。《若干措施》在起草思路上堅持“守底線”和“促發展”并重,一方面強調要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和生態底線,并明確操作措施;另一方面直面問題,以現有政策法規為基礎,實事求是提出解決路徑,優化簡化審批流程。其次,《若干措施》在政策供給上體現部門融合,將散落在不同行業和行業不同部門之間的政策打通,延續共性政策的同時,針對水利水務項目出臺個性化措施。
二是突出最大程度政策供給。針對溝渠是否需要根據渠道寬度及規模優化調整審批手續的問題,《若干措施》簡化溝渠手續辦理要求,明確大于1米、地面和架空的溝渠均可采用“不征不轉”“只征不轉”方式使用土地,極大簡化了辦理流程。同時,鼓勵“治水+”立體開發利用和融資模式,支持“渠道建設+分散光伏+項目融資+現代化管護”模式,城鎮供水廠及污水廠地下建設、地上開發等模式,堤防、渠系、農村道路“一地多用、功能融合”模式。
三是突出政策的可操作性。一方面,銜接行業規范進行項目分類,充分對照自然資源領域和水利水務領域的相關規范規程,“求同存異”,對水利水務項目進行變通分類,使其同時滿足兩個行業要求。另一方面,是將手續辦理歸類,根據項目類別,清晰提出4類辦理有關手續的路徑,市縣可“對號入座”。
“下一步,我們將聯合資規、林業等部門,指導市縣持續挖掘《若干措施》的政策紅利,將其應用到水務水利專項規劃及新項目策劃、生成、儲備環節。”省“六水共治”辦主任、省水務廳黨組書記鐘鳴明表示,力求專項規劃更精準、前期策劃更扎實、要素保障更全面、項目落地更高效,助力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直播回放 | 海南如何加強水利水務項目建設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工作?這場新聞發布會為你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