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厄爾尼諾現象加劇旱情,導致水資源緊缺,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自當地時間4月11日開始執行限水令。
據悉,波哥大9個區域輪流實行每10天停水24小時的政策,旨在將居民用水量減少約11%。但醫院、學校等重要機構不受限水令影響。
波哥大市長卡洛斯·費爾南多·加蘭表示,為波哥大提供70%水源的兩個水庫目前的水位已降至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波哥大市政府將每兩周評估一次水庫水位和用水量,以決定是否需要調整限水措施。
據了解,波哥大及周邊地區約有900萬人受到限水令影響。而波哥大居民上一次經歷因干旱導致的限水措施,還是在40年前。
本就緊張的水資源還在被肆意浪費
哥倫比亞面臨的用水難問題并非個例。
有研究顯示,在水資源需求增加、氣候危機加劇的背景下,世界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水危機”。
就在與哥倫比亞同處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前所未有的水資源短缺近幾個月來已經讓首都墨西哥城陷入困境。
當地政府部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墨西哥城一個主要的供水系統現有供水能力還不到正常狀態的40%,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情況最糟糕的時候,部分地區停水時間長達一個多月。
在歐洲,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大區也因嚴重干旱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當地居民被限制用水。
而在非洲,干旱更是導致贊比亞、馬拉維和津巴布韋等國先后宣布進入“全國性災難狀態”。
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全球仍然存在著嚴重浪費水資源的情況。
在供水壓力持續增加的同時,作為用水大戶的一些大公司并沒有改變它們的商業模式。
國際慈善組織——樂施會3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食品和農業公司中,只有大約四分之一承諾減少用水和減少水污染。
樂施會發現,接受調查的公司中只有28%有減少用水的計劃,只有23%有控制水污染的計劃。同時,還有不少公司甚至不顧公共利益,從缺水地區取水。
地區沖突加劇水危機
值得警惕的是,除了氣候因素和人為浪費之外,地區沖突正成為導致多個地區出現水危機的重要根源。
正在持續的巴以沖突就是一個例子。
由于以色列對加沙地帶采取高強度軍事行動,當地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加上當地民眾對清潔用水的獲取受到以色列的嚴格限制,日常生活必需的飲用水極度短缺。
據聯合國估計,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加沙人從各種來源獲得的淡水量急劇下降了95%。目前,當地平均每人每天僅能獲得3升生活用水,遠低于聯合國每天15升水的緊急標準。
受戰火影響,加沙5個污水處理廠和65個污水泵站中的大部分早在去年11月中旬就已被迫關閉。現在,多達70%的加沙人只能直接飲用咸水或受污染的水。
曾經經歷常年戰爭的阿富汗,同樣在與嚴重的水危機作斗爭。
由于國內水利基礎設施受到嚴重破壞,加之遭遇嚴重干旱,阿富汗大約79%的人口無法獲得足夠的生活用水。
更令人擔憂的是用水安全問題。
根據德國聯邦地球科學和自然資源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市區的水源中,有59%被細菌污染,66%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鹽度限值。
“如果想要和平,我們就必須……”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聯合國水機制于上月發布的《2024年聯合國世界水發展報告》指出,時至今日,全球仍有22億人無法享有安全管理的飲用水服務,35億人缺乏安全管理的衛生設施。
因此,到2030年人人都能獲得安全和可負擔飲用水的聯合國目標還遠未實現。
報告指出,水資源短缺和水資源安全管理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最緊迫的發展挑戰之一。為維護和平,各國必須加強合作,積極達成跨境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