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獲悉,寧夏自啟動“四水四定”試點示范建設工作以來,按照“1369”思路,通過以水定城定人、強化以水定產、落實以水定地、優化配置格局、嚴格剛性約束、推動改革創新6個方面探索落實“四水四定”,在推動水資源利用由粗放利用向節約高效轉變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近日,寧夏“四水四定”創新實踐案例成功入選第六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成為全國水利系統和寧夏地區唯一的典型案例。
以水定城定人方面,寧夏強化城鎮空間管控,將用水總量、水域空間保有量等傳導落實到空間規劃中,目前,4個地級市、10個縣區國土空間規劃獲批復;加快節水達標建設,建成節水型高校12所,完成6個汽車客運站用水設施節水改造,更換高速公路服務區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器具,實現節水器具全覆蓋;城市節水改造加快,累計投資5.6億元推進16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項目建設,下達21.5億元,推進銀川市、吳忠市海綿城市示范工作,支持42個城市排水防澇項目建設,開工率達到95.3%。
寧夏通過適水調整種養結構、依水推動工業綠色轉型、節水園區創建措施強化以水定產。目前,寧夏水稻面積穩定在32萬畝左右,年度已完成3.83萬畝魚塘集中連片標準化改造;今年,寧夏計劃淘汰落后產能200萬噸。寧夏累計建成3家節水型園區。
為落實以水定地,寧夏加快推進68萬畝高標準農田和31.58萬畝現代高效節水農業年度建設任務。明確因地制宜、適地適綠要求,批復下達12.7億元支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項目建設,29項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已開工建設21項。
同時,寧夏嚴格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管控,水資源剛性約束作用不斷強化,黃河流域寧夏段1848個排污口溯源整治完成64.6%,依法整治水源地保護區內違法問題,推動建成人工濕地55座;通過強化取用水動態管控、實施水資源專項整治,有效規范水資源開發利用行為;推動水權交易市場化,優化交易流程,實現全過程規范化、公開化,推進用水權抵押融資,開發用水權綠色金融產品,修訂水資源稅收入劃分和獎補政策,支持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