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供水是基本民生保障。近年來,沙縣區精心組織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統籌推進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和城市供水提標改造,切實把城鄉供水項目打造成政府放心、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
嚴把質量,讓隱蔽工程真放心
“現在水壓大了,水質好了,也不會像過去那樣頻繁停水。”講到這些年來生活用水的變化,沙縣大洛鎮的村民很是欣慰。早期,很多像大洛鎮這樣的沙縣農村主要以引山澗水為主,由于供水設施建設標準低、供水管網管護不到位,往往會出現“大雨大渾、小雨微渾”的問題,可一旦遇到久旱無雨的日子,水壓又保證不了。
沙縣區城鄉供水一體化主要以規?;笏畯S能延盡延為主,集鎮連片供水工程為輔,單村供水工程為補充,水廠的建設、運營均按照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要求執行,而水質好不好,管網鋪設環節很關鍵。
“供水管網都是地埋式,屬于隱蔽工程,我們從材料、標準、驗收等環節入手,確保供水管網等隱蔽工程的施工質量。”施工單位水電建設公司負責人介紹。
為保障工程質量符合要求,施工單位發揮EPC聯合體協調機制,緊盯項目技術、質量、安全、進度等各個環節,以精、細、嚴的標準,統籌推進項目施工。在管道選材方面,沙縣區城鄉供水項目使用的球磨管材、PE管材均由福建省水利投資開發集團通過集中招標選定的,品牌一流、質量過硬、標準統一。在建設過程中,施工單位嚴格執行《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標準控制每個單元工程,嚴控基槽開挖尺寸,嚴把管道鋪設、砂土回填、路面澆筑等各道工序質量。同時,在管網鋪設完成后,第一時間進行分段管道壓水試驗,確保供水管道漏損率等各項指標符合驗收條件。
圖為沙縣大洛水廠
爭搶時機,讓舊改工程不擾民
老舊小區管網改造也是城市建設的“老大難”問題。過去,受資金投入不足,沙縣許多老舊小區供水管網存在“超齡運行”問題,水管老化、破損、腐蝕、堵塞等情況時有發生,不僅容易“跑冒滴漏”,而且水質水壓不穩定,成為城市百姓生活品質提升的短板。對此,沙縣區把老舊管網改造納入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范圍,一體推進城鄉飲水品質提升。
“老舊小區的地下管道橫七豎八,也找不到管網圖紙,施工過程跟做“外科手術”一樣,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而且又要兼顧百姓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不受太大影響,在實施老舊小區管網改造,我們基本上屬于見縫插針、見機行事,盡量減少擾民”負責項目現場施工管理的林佑鐘深有體會老舊小區管網改造可不是一件松輕活。
在沙縣區一個老舊小區現場看到,施工現場作業采取“兩班倒”“地下地上聯動”的工作模式,白天不間斷挖槽、鋪設新管道,新舊管道對接基本上安排在凌晨時間,通過加班加點搶時機,大大縮短施工工期,確保對居民生活影響降到最低。
沙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項目時間緊、任務重,自2019年11月開工建設以來,水電建設公司等參建各方加強協調聯動,有序推進建設。截止目前,累計完成投資超過5.76億元,占總投資的84.1%。其中,水南管網延伸工程已建成供水,解決沿線虬江街道、高砂鎮、青州鎮等22個村飲水難題;21個老舊小區管網改造任務完成18個,剩余3個小區正在抓緊掃尾,累計改造管網30公里,更換水表4195組;大洛鎮、鄭湖鄉、湖源鄉、南霞鄉及鳳崗街道等4座規模化水廠和36座單村水廠投入使用,數字水務調度中心建成投用,城區配水管網改造基本完成。水電建設公司將繼續踐行國企擔當,發揮EPC聯合體協調機制,全力以赴推進沙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不斷提升沙縣區城鄉百姓飲水品質,讓項目早建成,百姓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