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全”字經 科學調度提高水安全保障
“水資源安全是城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我們加快構建‘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現代水網,全面增強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戰略儲備能力。”鹽城市水利局黨委書記、局長周嵐說。
加快工程建設來“保水”。鹽城以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為牽引,形成“防洪、排澇、灌溉、降漬、御鹵”五套工程體系,三次被省政府表彰為水利建設投資落實好、省水利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完成率高、年度工作考核成績優異的市。2021-2023年期間,“五大港閘”開閘3438潮次、排水331.0億方,大套一站、二站和北坍站開機向黃河故道片區、灌溉總渠片區翻水19.64億方,有效保障了防洪安全和糧食生產用水需求。
建成跨流域工程來“調水”。作為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徑,鹽城以“兩河引水,三線輸水”的江水東引北調骨干水源工程為基礎,通過江都、高港兩個口門引入的長江水源,由三陽河、鹵汀河、泰東河三線輸入鹽城,引進水源經里下河地區河網和通榆河分別送達沿海墾區和渠北濱海、響水等受水區。“十三五”期間,鹽城境外引水601.28億立方米,受益人口近500萬人。
加強水資源保護來“儲水”。地下水是城市安全可靠的供水后備水源地。近年來,鹽城嚴管厚愛,讓地下水“休養生息”,累計實施地下水封井1906眼,地下水水位逐年穩步回升,超紅線區域全面消除。在東臺、亭湖還開展了地下水儲備、咸水(微咸水)治理與利用研究,促進地下水可持續利用。
念好“嚴”字經 精打細算管好水資源利用
今年3月,我國公布《節約用水條例》,在加強用水定額管理、用水總量控制、用水計量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鹽城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為人口、產業、城市換來更大的發展空間。2023年,全市用水總量有效控制在省控53.6億立方米以內,萬元GDP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23.3%。
打造水資源管理規范化建設示范點。鹽城圍繞工業、農業、城鄉生活用水三大領域,以產業節水、技術節水“雙驅動”,強化用水需求和節水過程“雙管理”規范,不斷提高用水效率,創成國家級節水型灌區3個、全國農民用水合作示范組織8家,省級節水型高速公路服務區、節水型工業園區數量分別占全省總數的1/8、1/10,累計建成各級各類節水型載體1700余家。
完善取用水數據計量監控。取用水管理是水資源管理的核心內容。鹽城落實取水許可限批制度,強化水資源監控設施建設,推動非農業用水和農業大中型灌區全面計量監控,累計安裝農業用水計量設施14800處,其中在線計量設施8890處,占比達到60%。
開展“水權交易”優化資源配置。開展“水權交易”能夠有效發揮市場配置水資源的作用,使轉受讓雙方共同受益,實現水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目前,鹽城累計完成水權交易12單,盤活存量水權1914萬立方米。
“水權貸”取得實質性進展。“水權貸”是江蘇省今年創新推出的一項綠色金融服務舉措。近期,位于大豐區的江蘇佳豐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在江蘇銀行成功辦理了500萬元“水權貸”專項貸款,成為鹽城市落地的首筆“水權貸”,有效盤活了企業現有取水權資源。
念好“眾”字經 全民參與共護水生態文明
用好管好水資源,離不開全社會公眾的支持和參與。今年3月,在第三十二屆“世界水日”和第三十七屆“中國水周”期間,鹽城圍繞“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主題,組織開展一系列宣傳活動。“近年來,我們堅持公眾參與、共建共享的原則,積極倡導‘節水優先’理念,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周嵐說。
率先將節約用水納入精神文明體系。鹽城大力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建設節水型社會,在全市聘任節水大使88名、節水志愿者177名,組織開展節水在身邊短視頻大賽、節水惠民“三下鄉”志愿服務等節水系列宣傳活動,在全社會營造了濃厚的節水氛圍,全面提升全社會節水意識。目前,鹽城已實現國家級節水型社會達標縣、省級節水型社會示范區全覆蓋。
打造人民滿意的生態美麗幸福河湖。鹽城以河湖長制為抓手,通過開展河湖日常巡查、水面漂浮物清理打撈、涉河違法行為整治、水域監測評估等工作,推動河道清淤疏浚、岸線生態修復、河湖水質提升、文化景觀打造等項目落實。截至2023年底,共建成288條幸福河湖,結合農村河道生態治理,探索打造連片小流域幸福河湖樣板,持續為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