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探訪三秦大地節水密碼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4-10  瀏覽次數:184
 中國日報4月9日電 "憶往昔,渭河瘦成麻線線,洛河成了膠泥灘。看今朝,節水護水源,莊稼長勢美,秦川水不斷,魚兒游得歡。"
日前,筆者在西安聽到當地群眾用華陰老腔傳唱關于節水的歌謠。究竟實際現狀如何?讓我們走進陜西省工業園區、田間地頭、高校校園和城市街巷,探訪三秦大地的節水實踐。
節水優先,貫穿于工業生產全流程
啤酒廠是用水大戶,談到工業節水,啤酒生產部門不可或缺。青島啤酒寶雞有限公司位于寶雞市陳倉區科技工業園區,占地面積430畝,產品銷售區域覆蓋陜西、甘肅、青海等西北省份。
"2022年公司產銷啤酒22.95萬千升,用水單耗3.48立方米每千升;2023年公司產銷啤酒21.78萬千升,用水單耗降至3.10立方米每千升;2024年1-2月,用水單耗再降至2.61立方米每千升。"據該廠總經理助理李忠林介紹。3年間,該廠成功實現年度水單耗逐年降低,且遠低于5.0立方米每千升的啤酒行業用水定額先進值。
從3.48到3.10再到2.61,看似簡單的數字,背后蘊藏著"釀酒""糖化""過濾""冷卻""清洗"等一系列啤酒生產流程的科學節水措施。工業生產節約用水不僅是響應國家號召,也是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
一次投資,長期獲益。通過引入先進節水設備,創建運行"水處理濃水回收系統""糖化泵群機封冷卻水循環利用系統""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統""發酵清酒刷新水回收利用系統"和"中水回用系統",該廠全年可累計節水約15.6萬立方米,節約成本170萬余元。
在工業用水領域,水資源不僅作為原材料用于生產加工工業制品,因其自身穩定性強、比熱容大,水成為工業生產中最常見的"冷卻劑"。
大唐陜西發電有限公司渭河熱電廠(以下簡稱大唐渭河熱電廠)位于陜西省西咸新區秦漢新城,供采暖能力1300萬立方米,年發電量22億度。"2023年,大唐渭河熱電廠常規水用水量約134萬噸,再生水用水量約287萬噸,用水標準已達到火電行業用水定額的領跑標準。"據該廠節能主管王亞軍介紹。
循環利用再生水,讓大唐渭河熱電廠從用水大戶變成節水大戶。該廠積極探索中水回用新途徑,把中水資源替代深井水作為機組設備的冷卻用水,逐年降低自來水取水量,加大再生水取水量。除了制定《大唐渭河熱電廠節約用水管理辦法》外,該廠實施節水改造和水循環利用,對全廠用水進行水平衡實驗,優化設備用水情況,實現生產用水零排放。僅超濾、反滲透改造一項,產水率由70%提升至75%,年節約原水(水資源)使用量約5萬噸。
"我們堅持對廠內用水管理做到分工明確、精準智能,'小缺陷不過班,大缺陷不過天',每個設備都定期巡檢,堅決杜絕任何形式的跑冒滴漏現象,不浪費每一滴水"。王亞軍自豪地說。
正是按照"一水多用、重復利用、梯級使用"的原則,該廠在火電生產過程中不斷提高中水使用率,一方面減少了水資源消耗,另一方面也減少了污水排放,在向西安、咸陽兩市集中供熱和提供電能的同時,增容不增污,持續打造水資源節約型、生態環境友好型的能源企業。
工業是經濟"壓艙石",也是節水"排頭兵"。陜西省嚴格用水定額執行,從嚴核定規劃和建設項目取水用水規模,嚴控高耗水項目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園區開展水資源循環化改造,推動再生水利用。目前,全省建立計劃用水單位臺賬7011戶,實現全省用水量1萬立方米及以上工業和服務業用水單位計劃用水管理全覆蓋。
精準用水,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成效顯現
來到陜西省石頭河水庫灌區青化萬畝節水示范園(以下簡稱"示范園"),這里控制灌溉面積1.9萬畝,涉及眉縣橫渠鎮4個行政村,28個小組。2023年,示范園內的風池村產業園區引進農業大棚技術,栽種獼猴桃、草莓等果品10余畝,均采用先進滴灌、噴灌倒掛式微噴頭節水技術。
"過去總想著澆地就要澆透,搞大水漫灌,消耗了大量水資源。"陜西省石頭河水庫灌溉中心副主任王選鴻介紹,"農業節水不能停滯不前,要快跑起來,不能落后于時代發展。首先要樹立行業標桿,創建了青化萬畝節水示范園。"
在示范園內,橫渠鎮風池村果寶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高梅芳談起節水灌溉感慨萬千,從前澆灌需要大量人工,人工費是最大的種植成本。現在用水肥一體化智能澆灌設備,手機APP就可以遠程操控灌溉,查看墑情數值,還可以根據墑情設置澆水時間間隔,到時間灌溉系統就會自動運行,省時省力還省水。
自建成投入運行以來,示范區年節約水量340萬立方米,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積達6200余畝,管道地下埋設,節約耕地面積150余畝,渠系水利用率由原來的0.43提高到0.81,糧經比由2005年的7:3提高到現在的1:9,實現了農業節水和經濟增收的雙豐收。
此外,示范區實現了低壓管道輸水、自動化控制系統和終端高效節水方式三者的完美結合,為陜西省節水灌溉技術的運用起到了積極示范作用,也給現代化灌區高效節水技術的推廣提供了一個新發展方向。
眼下正是獼猴桃的生長關鍵期,在石頭河水庫灌區(以下簡稱灌區),數字化的農田灌溉系統在春耕春灌中大顯身手,田間地頭呈現出春耕新景象。灌區設施灌溉面積3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9萬畝,節水灌溉面積20.35萬畝,灌區干支渠總長191.22公里。近年來,灌區大力推進農機設備數字化,打造數字化灌溉泵站,實現了農業用水科學調控、精細管理,助力糧食生產提質增效。
李唐磊是石頭河水庫灌區青化灌溉站站長,看著棵棵果苗貪婪地吮吸著清澈水滴的場景,他頗為感慨地說,"通過膜下滴灌技術、水肥一體化,大大加強了農業節水,目前整個灌區骨干工程襯砌率100%,完好率98.9%,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56,實現了精準灌溉、精準施肥。"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灌區是糧食穩產保供的基礎。石頭河水庫灌區強化工程節水,實施渠道混凝土襯砌防滲技術和梯形斷面改U型斷面等節水技術,大力發展低壓管道灌、噴灌,推廣微噴灌、滴灌,全覆蓋建成標準化灌溉渠道計量設施334處,改造干支斗渠213公里,發展節水灌溉面積20萬畝以上。
同時,依托數字平臺,激發灌區發展動力。打造灌區水雨情測報、洪水調度等9個系統148個站點信息化監控體系,灌區萬畝節水示范園實現設施設備運行遠程監控;創建工程智慧巡檢系統,實現工程巡查全覆蓋;建成灌區灌溉管理系統和手機APP管理平臺,全面推行線上線下收費模式。
灌區還按照"以地定水、水隨地走、分水到戶"的原則,全面落實灌溉水權分配到戶2.1萬戶;強化水價杠桿作用,實行用水定額管理,全面推行分類水價、超定額累進加價、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等;推行"流量包段、斷面結算、按量計費、晝夜連灌、送水出境"的管理模式,灌區田間灌水定額普遍降低7%,年均節水1000萬立方米以上。
近年來,陜西積極推廣農業節水增效新模式,在40個縣區建設78個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區,初步形成了小麥玉米噴灌微噴灌,馬鈴薯膜下滴灌,果樹蔬菜水肥一體化,蔬菜棚面集雨回灌,冬小麥寬幅溝播等一批綠色高效旱作節水技術模式,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216萬畝。陜西石頭河水庫灌區和陜西交口抽渭灌區被水利部、發展改革委遴選為灌區水效領跑者。
購買服務,高校合同節水實現多贏
高校是用水大戶,具有較大節水潛力,因其人員相對集中以及公共機構屬性,推動合同節水的可操作性很強。
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南校區(以下簡稱"西北農大"),筆者遇到該校學生吳承桓,他剛打完籃球,正端著洗漱用品和換洗衣物,走進該校區新裝修好的浴室。只見他打開手機,在一款名為"云達人"的APP軟件上輸入密碼,然后進入獨立空間的浴室內開啟沐浴模式。"過去洗澡要排隊,經常在浴室門口等很久。自從浴室升級改造后,手機上可以實時看到浴室使用情況,再也不用浪費時間排隊啦。"吳承桓開心地表示。
"實施合同節水以來,校區洗浴按照實際使用時間收費,現在洗浴一次也就幾分鐘,費用不超過1元。而在過去,洗浴時間和用水量都沒限制,1.5元洗一次,花費高,還浪費水。"吳承桓沐浴后神清氣爽地說。
西北農大后勤管理處處長化小峰算了一筆賬。以該校南校區浴室為例,改造前日均用水量450立方米, 改造后日均用水量140立方米,日均用水率同比下降68.9%,節水效果顯著。據統計,學校3個浴室運行一年節水約21萬立方米,人均每次用水30升,花費1元左右。不僅降低了經濟花銷,也讓學生群體在走出校園前養成節約用水習慣,同時釋放了學校后勤服務壓力,實現了多贏的管理目標。
陜西和風后勤服務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葉海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們在中標西北農大合同節水業務之后,先后投入1700萬元資金,開展了合同節水模式的探索實踐,打造了"網紅浴室"。
一是傳統的天然氣鍋爐供熱方式改成太陽能+空氣源熱泵節能系統供熱;二是引入智能物聯網技術的節水水控系統;三是引入節能的洗浴熱水系統,確保3-5秒鐘出熱水;四是改造浴室環境,增加了健身房、簡餐吧等區域,并且把原來的大通間洗浴變成了一人一屋的單間洗浴,全方位增強了學生的體驗感。五是將洗浴后的廢水通過污水處理系統進行凈化處理,排放達標后用于綠化、保潔等。
從過去"一票制"收費的粗放用水方式,到現在一刷一劃的感應式操作,按流量計費,少用少收費,多用多收費。通過高校合同節水試點,在廣大師生中宣傳普及節水意識,從"要我節水"轉向"我要節水"。
對此,楊凌示范區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賀群向筆者表示,"通過合同節水試點,不僅解決了政府資金短缺難題,有效減輕了學校在浴室方面的建設投入成本和運行維護成本,而且減輕了學生的經濟負擔,減少了水資源浪費和能源損耗,這種模式值得推廣。"
陜西是教育大省,全省有111所高校,在校總人數達179萬余人。2019年以來,陜西省先后印發《關于開展校園節水工作的指導意見》《陜西省高校推進合同節水管理的實施意見》《陜西省高校節水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統籌安排全省校園節水工作,形成了政府部門指導、專項資金保障、校企合作推進的良好機制。全省97所普通高校已有64所成功創建省級節水型高校,其中5所高校入選全國節水型高校典型案例。
綠色循環,非常規水利用為城市解渴
"奶奶,洗手時水龍頭要開小一點,把洗菜水用來澆花,這樣能節約用水。"5歲年紀的向浩宇小朋友正繪聲繪色地把在幼兒園學到的節水技巧告訴奶奶。
向浩宇住在華府御園小區,走進這座節水型居民小區,隨處可見小朋友畫的節水宣傳畫。社區內的幼兒園通過向小朋友灌輸節水知識,帶動了家庭節水意識的提高。
該小區物業經理雷敏麗指著小區雨水收集池,感慨萬千地說:"我們小區每棟樓都配有落水管,收集雨水一部分用于綠化灌溉,另一部分用于人工湖蓄水,現在這里'推門見綠''水系縈繞',很多周邊小區居民都來這里散步休息。"話語間,透露出對小區環境的無比自豪。
華府御園2019年獲得省級節水型居民小區稱號。在節水工作上,小區物業成立了專門的節水領導小組,定期開展節水宣傳,推廣普及節水器具。比如在業主中開展"金點子"節水比賽,讓業主把自家節水的小妙招拍照分享出來,互相交流經驗,增進業主的節水意識。
綠化澆灌采用可移動式節水噴灌裝置,凈水機尾水和景觀設施定期清理排放水回用于綠化澆灌,利用小區地勢及水景觀建設配套雨水集蓄利用設施,一方面杜絕了雨季時小區積水現象,另一方面使用雨水代替自來水灌溉綠化和補充景觀水。
來到西安市護城河南門段,站在西安古城墻上,只見護城河波光粼粼,三只鴨子在河中自在游蕩,岸邊綠樹成蔭、花草成片。
有水的城市就有了靈韻。西安市是缺水的城市,怎么才能保護好這處西安市民最近的親水之地?"護城河東南高西北低,有污水排放,所以環境不太好。我們通過墻、林、路、巷、河'五位一體'進行治理,環境才慢慢變好,但最主要的是水要充足。過去,14.6公里的護城河用地表水作為主要水源,輔以雨水,但隨著西安市水資源緊張,護城河的補水面臨著困難。"西安城墻景區園林綠化景觀有限公司護城河管理室主管陳煒說。
在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的《節約用水條例》中明確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將非常規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水資源短缺地區制定非常規水利用計劃,城市綠化等優先使用再生水。
2014年,西安護城河用再生水為護城河補水,其中再生水占30%。"從2014年至今,再生水使用量逐年增加,2023年使用量達到700萬立方米,十年再生水用量達到4655萬立方米,是西安市再生水使用的'大戶'。"陳煒說。
西安市大力推進城市公園湖泊使用再生水,提升市政再生水使用比例,提高企業、市民、用水戶對再生水利用的認知度和接受度。
作為城市的"第二水源",再生水利用是緩解城市缺水的一個重要途徑。西安水務集團凈水處理公司總經理楊超告訴筆者,成立于2006年的凈水處理公司主要是以污水處理、再生水供應為主營業務。目前,公司下轄9個再生水廠,日處理能力達到176萬立方米,占西安市污水總處理規模的47%,全部以準Ⅳ類水(達到再生水利用)的高標準補給于工業冷卻利用、城市景觀綠化、市政雜用噴淋、入戶廁所沖洗等。
楊超說:"如今,公司的再生水利用領域由過去單一的工業用水逐漸向城市'第二水源'轉變,生態及市政雜用用水比例不斷擴大,再生水日均銷量6萬立方米,服務用戶60余家,累計供給再生水2.36億立方米,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水資源緊張的局面。"
非常規水源利用潛力巨大,可為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支撐。
陜西省地處內陸,水資源緊缺一直是困擾經濟社會發展的課題之一。近年來,陜西省堅持"節水優先"方針,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推進農業、工業、城鎮等領域節水,走出了一條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探索之路。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