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保障農村居民飲水安全,赤水市在穩步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養護的同時,采用“五個一”工作方法,搭建農村供水保障服務平臺,確保第一時間解決群眾飲水安全問題。
圍繞一個目標,錨定工作方向。為全面貫徹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赤水市圍繞“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整合攻堅力量,以苦干、實干的工作作風,有序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作。計劃在今年6月啟動天臺鎮鳳凰片區、白云片區、官長片區3個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試點,陸續鋪開以《赤水市農村供水管網規劃》為基礎的農村供水保障網,到2025年實現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2.5%以上,農村規模化供水率達到55.66%以上。同時,圍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原則,持續推廣農村供水保障服務熱線,提升涉水管理人員服務意識,強化農村飲水安全知識宣傳,將農村飲水問題及時化解在鎮、村兩級,自2023年以來赤水市無群眾越級信訪舉報農村飲水問題。
制定一個辦法,壓實各方責任。制定印發《赤水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試行)》,全面建立農村飲水安全管理體系,落實農村飲水安全地方政府管理主體責任、水行政主管部門行業監管責任、供水單位運行管理責任“三個責任”,逐步實現農村飲水安全管理專業化、供水商品化、服務社會化。壓緊壓實鎮(鄉)、村及水務站農村飲水安全責任,嚴格工作獎懲機制,對群眾反映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未及時在鎮村級解決或者排查不到位等問題,導致越級上訪、網絡輿情負面影響的,對鄉鎮水務站采取紅牌警告、約談、停職整改、調離崗位、記入個人年終考核等方式進行處罰。同時,鄉鎮水務站采取“八九不離十”的工作方法,即召開不少于80場的群眾會、熟悉不少于90%農戶、知曉所在鄉鎮100%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確保供水不漏一處、不落一人。
落實一批資金,解決管護痛點。赤水市2021年以來落實財政資金725.2萬元專項用于農村飲水安全維修養護和水質提升,對群眾反映、管水員反饋、鄉鎮水務站自查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經市水務局現場復核后確需大修的給予一定經費補助;對水管堵塞、龍頭損壞等一般性問題,由水管員及時維修,從收取的水費中解決。探索進一步規范農村供水管理制度,落實好水費收繳機制,推廣“以水養水”的模式,降低日常運行管理維護成本,如長沙鎮石場村福先集中供水水池,平均每年收取水費8000元,運行管護支出2000元,結余6000元。通過落實專項資金和“以水養水”相結合,解決農村供水“不想管、無人管、管不住”的痛點。
建設一支隊伍,強化應急保障。建立由水務、公安、武裝、綜合執法、衛健、安監等部門組成的農村應急供水保障隊伍,堅持專業化和社會化相結合,充分發揮民兵、警務人員、醫務人員等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員的作用。持續強化對村級管水員的管理,每年至少對管水員開展1次業務培訓,每半年對管水員履職情況進行一次考核,每月對管水員情況進行一次排查,及時更換或補充管水人員。持續做好日常供水設施巡查,合理儲備抗旱物資,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資、裝備調用機制,確保供水穩定、抗旱有效、搶險及時。
謀劃一批項目,助推農飲提質。赤水市制定了《赤水市農村供水管網規劃》,為農村供水保障項目的實施提供指導方向。按照“能延則延”的原則,采取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和“政府 企業 群眾”投資共建等模式,通過陸續實施城市自來水管網延伸、集鎮管網延伸項目,建成后由供水企業統一管理,解決資金難、管護難、收費難的問題,解決約40%農村人口供水保障問題,目前已實施完成文華街道辦事處雙龍社區城市自來水管網延伸工程,共解決168戶633人飲水安全問題;將全市分為三個片區,在半高山和有穩定水源的地區規劃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共計10個,通過爭取地方專項債、省級管網補助資金和地方企業投資來落實項目資金,解決約40%農村人口供水保障問題,目前已完成天臺鎮鳳凰片區、白云片區、官長片區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初步設計批復工作,政府專項債系統已推送至需求庫;針對高山地區無法實施規模化工程覆蓋的,依托山塘、蓄水池等小微水源工程,推進小型供水工程標準化改造,解決約20%農村人口供水保障問題。計劃通過3至5年時間,真正解決赤水市農村供水保障問題,讓群眾喝上安全穩定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