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濱江臨海、河網密布。要堅持底線思維,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和風險防控能力為目標,以完善水資源配置體系、防洪除澇減災體系、水生態保護治理體系為主要任務,統籌水安全與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謀劃水網總體布局,通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全面提升水網綜合性、系統性、支撐性和安全性,實現水利高質量發展。
上海水網總體布局為“三江一網十樞”。三江指長江、黃浦江、吳淞江。一網為一張原水連通主干管網和一張主干河網融合成的水資源配置網。十樞指四大水源地水庫、五座大型泵閘和淀山湖。其中,三江為“綱”,一網為“目”,十樞為“結”,形成市級水網“綱、目、結”體系。
上海水網建設的主要任務為:
構建安全優質、互聯互濟的水源配置體系
一是依托國家水網主干網、東南區域水網,推進長三角優質水資源一體化配置,提升上海原水品質。二是謀劃跨區域長江口水庫鏈或取水口上移方案,提升長江口水源地抗風險能力。三是完善原水連通管網系統,增強市域內原水安全保障能力。
完善水災防御、安全韌性的防汛減災體系
一是建設黃浦江中上游堤防加高加固工程和河口閘工程,提升黃浦江防洪能力,提高城市防洪韌性。二是實施吳淞江工程,提高太湖流域防洪能力,提高本市防洪除澇標準,同時改善河湖生態環境質量。三是推進主海塘達標建設,筑牢海塘安全屏障。四是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加快水利片外圍泵閘建設,提高區域除澇能力。
打造生態優先、人水和諧的幸福河湖網絡
一是著力實施骨干河道工程,打通河道斷點。二是復蘇河湖生態質量,建設“城水相依、藍綠交織、人水和諧”的生態空間,建成覆蓋全市的生態清潔小流域。三是推進一江、一河、一湖濱水空間建設,以淀山湖、元蕩岸線生態修復為牽引,推動一批河湖岸線生態治理。四是推進朱家角、楓涇等江南古鎮和五個新城的江南韻味水網建設。
建設共享高效、智慧賦能的數字孿生水網
一是完善水網信息基礎設施,構建空天地一體化水務監測感知網,完善多算力融合水之云。二是推動數字孿生水網平臺建設,推進數字孿生流域與工程建設。三是提高水網綜合調度管理水平,重點構建模擬仿真模塊,搭建防汛“四預”業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