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水利工作會議召開之際
中國水利報整版刊發
《江蘇: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做示范》
聚焦2023年江蘇水利高質量發展
取得的豐碩成果

水,是江蘇最具神韻、最為靈動的底蘊。奔騰入海的長江之歌,傳唱不息的太湖之美,造福人民的大運河,煙波浩渺的洪澤湖,千水萬垛的里下河,滋養了江蘇的物阜民豐、人杰地靈,繪就了新時代魚米之鄉的美麗畫卷。
2023年,江蘇水利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深入落實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感恩奮進、砥礪前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顯著提升、現代水網加快構建、河湖管理提質增效、農村水利惠澤民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全面提升,新時代江蘇治水興水畫卷徐徐鋪展。
擔職責使命 護江河安瀾
2023年,江蘇歷經多輪強降雨,臺風“杜蘇芮”“卡努”輪番侵襲。面對復雜的防汛防臺風形勢,江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起水旱災害防御責任,奪取防汛防臺風全面勝利。
“對黨忠誠,履行天職,常備不懈,竭誠為民……”在一段嘹亮的口號聲中,2023年6月3日,“天職2023”江蘇省防汛搶險綜合演練拉開大幕。身著鮮亮制服的搶險隊員們一絲不茍,從組織指揮到巡堤查險,從險情處置到決口封堵,遵循“有效預警、積極響應、協同聯動”的原則,對江蘇防汛抗旱應急預案進行了全過程練兵。
防汛搶險綜合演練
“預”字當先,關口前移。2023年汛前,江蘇抓實隱患排查和各項準備工作,開展防汛搶險專項演練,通過持續加強監測預報預警,落實防汛應急響應聯動機制,組織各地及時排查城市積澇點、低洼片區、下凹式立交橋和建筑物地下空間以及供電、供氣、供水等城市生命線節點工程,累計排查整治各類風險隱患526處,修編預案8類776個,為迎戰防汛“大考”打下堅實基礎。
2023年7月,京杭大運河畔的東風新防洪樞紐旁,泵機飛速運轉,將內河水排向運河。“受連續降雨影響,我們在前期已經調度沿江口門排水近6000萬立方米,相當于4個金雞湖蓄水量。”樞紐現場管理負責人介紹。水利職工加強值班值守,增加巡查次數,全力保障樞紐安全運行。
一場場的視頻連線,一次次的研判調度,筑牢全省防汛的“銅墻鐵壁”。2023年汛期,江蘇科學調度水利工程,以排為主、適當引水,減少臺風帶來的風雨影響;加強河湖堤防險工險段、水庫閘站和重點塘壩的巡查防守,確保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及時前置搶險物資和人員,實現防御強臺風“零傷亡”目標。面對多輪強降雨,水利部門建立從流域、區域到鄉鎮一體貫通的調度體系,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的嚴謹態度,有力有序部署各項防御工作,堅決扛起防汛搶險的責任擔當,織牢防汛“安全網”。
2023年,江蘇系統推進水旱災害防御體系能力建設,開展巡堤查險69萬多次,有效防范14輪強降雨和兩輪臺風侵襲,從工程體系、調度體系、預警體系、應急體系、組織指揮體系等方面不斷提升全省防汛救災實戰化能力,為確保河湖安瀾和人民安寧筑牢堅實水利屏障。
織河網水脈 引江淮暢流
清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鹽城段施工現場,工人們頭戴安全帽,身穿熒光馬甲,各就各位,分工協作,一幅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呈現眼前。
2022年年底,《江蘇省現代水網建設規劃》獲批復。“十四五”時期,江蘇計劃投入1046億元,重點推進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吳淞江(江蘇段)整治等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建強水網之“綱”;加快淮沭河以西、里下河腹部、太湖等平原洼地水網治理,暢通水網之“目”;優化大中型水閘、泵站、水庫、塘壩節點工程布局,系牢水網之“結”。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淮安段施工現場
淮河流域,入江水道、分淮入沂、洪澤湖大堤、川東港整治、黃墩湖滯洪區調整與建設等工程全面建成。長江流域,一批河勢整治工程與干流崩岸應急治理工程全面完成,長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實施。太湖流域,新溝河延伸拓浚工程、望虞河西岸控制工程全面完成,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建成通水……全境三大流域防洪能力不斷提升,勾畫出江蘇水利“大干項目”的整體畫像。
江蘇協同推進水網和航道網建設,組網聯通、融合發展,整體提升江蘇水網防洪排澇、水源調配、航運保障能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太湖湖西片區整治通濟河等上游河道,疏浚太滆南運河、湟里河等東排入太湖通道,有序推進滆湖退圩還湖,發揮湖泊調蓄作用;里下河片區實施射陽河、斗龍港等外排入海河道整治,擴大雌雄港、興鹽界河、西岡河等里下河腹部骨干河網引排能力;優化省、市、縣三級水網布局,并向農村水系和灌區灌排渠道等輻射延伸,打通防洪排澇、水資源調配和水生態保護“最后一公里”。
江蘇創新構建“四全五統”工程監管機制,通過全閉環責任體系、全覆蓋監督檢查、全節點把關督導、全領域激勵獎懲等四項機制,實施統一組織、統一計劃、統一內容、統一考評、考核結果統一運用,揚州市瓜洲泵站工程獲魯班獎,江蘇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泗洪站樞紐、新溝河延伸拓浚工程江邊樞紐等5項工程獲大禹獎,水利工程建設水平穩步提升。
全省各地切實擔負起水利工程建設對于穩定經濟大盤的政治責任,2023年,省市縣在建水利項目達1240個,完成重點工程投資180多億元,帶動全社會完成投資超600億元,累計吸納就業人數超8萬人。
護此間青綠 繪生態家園
站在無錫太湖岸邊,碧水遼闊,峰巒隱現。截至2023年,太湖已連續16年實現安全度夏,太湖水質已達到國家總體方案、江蘇省治太規劃2025年目標。
江蘇把習近平總書記“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的叮囑深植在心,省委書記、省長擔任省級總河長,高位推進,全域推進幸福河湖建設,率先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河湖治理保護新路子,“河安湖晏、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文昌人和”在江蘇各地逐步呈現。
江蘇創新省級河長交辦問題清單、項目清單、責任清單“三個清單”制度,加快形成“省級河長抓推進、市縣河長抓治理、鄉村河長抓管護”和“河長抓總、部門推進、河長辦督導”的工作格局,深入開展全省河湖保護專項整治,以清零的決心打好突擊戰攻堅戰,全省河湖面貌持續改善。
太湖
江蘇堅持因地制宜、因水施策,突出抓好太湖、長江、洪澤湖、大運河“兩河兩湖”治理,讓水韻江蘇更有魅力。在太湖,實施太湖水環境綜合整治等一批生態修復工程,桃花水母再現太湖。連接上海青浦和江蘇吳江的元蕩,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內重點跨界水體之一,成為一體化示范區的首個“示范幸福河湖”。在長江,下大力氣破解“重化圍江”、開展十年禁漁,累計騰退生產岸線81公里,生態岸線占比提升至64.1%,目前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江豚成群逐浪嬉戲。在大運河,恢復水面98.6平方公里、生態岸線58公里,統籌運河治理保護和航運通暢、文化傳揚,讓清水廊道承載千年文脈、黃金水道煥發時代光彩。在洪澤湖,創新洪澤湖綜合治理地方經驗,辦好了漁民上岸、灘區遷建等民生實事,打造了“百里畫廊”“醉美湖灣”等地方樣板,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截至2023年年末,全省已累計建成幸福河湖2515個(條),南通焦港、蘇州長漾入選國家幸福河湖建設試點;新建550條農村生態河道、78個生態清潔小流域、20個美麗移民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幸福河湖,在江蘇大地全域鋪陳。
潤錦繡良田 惠千家萬戶
大中型灌區是糧食生產的重要基地,是保障糧食安全的主戰場。江蘇錨定“節水、生態、精管、智慧、幸福”目標,統籌34個大中型灌區與高標準農田一體規劃、一體推進,編制完成農田灌溉薄弱片區建設規劃,糧食安全水利基礎更加堅實;大力推行精細化管理,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穩步推進泰州市姜堰區、南京市新禹河灌區國家試點建設,有序推進高郵灌區、沙集灌區等數字孿生灌區先行先試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級標準化管理灌區。2023年,全省耕地灌溉面積占比達93.6%,有力保障了糧食豐產穩產。9月19日,全國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現場調度會在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召開。
泰州姜堰周山河灌區
不忘初心為民生,水潤萬家顯擔當。江蘇圍繞“全域覆蓋、融合發展、共建共享、服務均等”目標,在城鄉供水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四同”基礎上,強化供水品質提升。一方面,創建標準化管理水廠,改造農村供水管網1200公里,在水質、水量、水壓等方面進行自動化監控,確保供水管網24小時恒壓足量供水。另一方面,積極推廣“好水潤萬家”管理服務平臺,加快構建從“水源地”到“水龍頭”的高標準供水工程體系、現代管理體系和優質服務體系。
打造宜居宜業的農村水環境,是推動農村產業興旺的強大驅動,是改善農村生態宜居的關鍵前提。江蘇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實施意見》,推行水土保持區域評估創新舉措,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一體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4個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4個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11個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180個省級生態清潔小流域,水土保持率提升至97.89%,位居全國前列。
匯點滴之水 展水鄉新貌
九連優!自2013年國家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以來,江蘇已連續9年獲得優秀等次。“高分”答卷的背后,是江蘇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建設美麗中國的堅實信心。
水孕育滋養這片土地,珍惜水、用好水、管好水,是水利部門必須扛起的職責使命。江蘇積極踐行節水優先,強化用水總量與強度雙控,先后出臺50多項取用水管理、水源地長效管護、河湖管理保護等規章、標準和規劃,上線取用水戶政務服務系統、水源地信息共享和視頻監控系統。同時,率先推進取水工程、水源地、監測計量規范化建設,50%以上非農取水口、三分之二城市水源地完成規范化改造,規范化管理水平持續提升。2023年,江蘇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數量達84個、建成率87%。
長江張家港灣
江蘇不斷探索豐水地區節水之路,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抓手,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為重點,推進水資源規范化管理:開展“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試點建設,探索水資源剛性約束指標體系構建與相關制度;創建《取用水管理技術規范》地方標準,率先落實縣域水資源管理規范化建設;出臺節約用水管理辦法、水務經理制度,創新制定印發節水型企業園區建設標準;實現南水北調東線受水區涉農縣區國家級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全覆蓋。
從水資源合理配置到取用水管理整治,從地下水嚴格管控到完善飲用水全鏈條保障,無不凝結著豐水大省在精準配水、嚴密管水方面的匠心,彰顯了傳統“水鄉”在高效節水、科學護水方面的探索。2023年,江蘇堅持節水優先、剛性約束,全領域探索水資源節約集約路徑,努力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明顯改善的節約集約發展之路,為“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實水資源保障。
新征程上,江蘇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和“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都水利樞紐重要指示精神,以水旱災害防御、現代水網、幸福河湖、農村水利、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為重點,堅持補短強弱、系統治理、改革創新、示范引領,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作出水利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