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龍泉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的尾水,現已成為該市東湖公園源源不斷的活水源。9月22日,據株洲市公共財政支持的節能減排項目座談會透露,這是我省首家成功進行商業運行的中水回用項目。下一階段,株洲市將繼續探索在綠化、洗車以及市政用水方面采用達標排放的尾水。
每年可節約用水成本350萬元
記者在龍泉污水處理廠看到,兩臺水泵正從該廠達標排放的尾水中抽水,然后通過管道流向東湖公園。據介紹,龍泉地區有多家服裝加工廠,產生大量的生活與生產污水。龍泉污水處理廠負責收集污水,經過生物技術凈化和消毒處理,達到國家一級B標準后達標排放。
這一項目成本為0.3~0.4元/噸,是使用自來水的五分之一。一年可為東湖公園節約用水成本350萬元左右。
龍泉污水處理廠負責人說,該項目投資估算為800萬元,每年運行費用98萬元由財政撥付,這既節約了寶貴的水資源,又為用水單位節約了成本,還彰顯了政府財政在節能減排方面所起的作用。
回用中水,可以養魚
東湖公園有東湖和西湖,兩湖以前水源嚴重不足,幾近死水。為確保公園的景觀用水,有關部門曾計劃用自來水,因成本太高被否決,去年9月才嘗試用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的尾水。經過一年試運行,東湖300畝水面現在用的都是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的尾水,各項指標符合景觀用水的需要。
東湖一天不供水,湖面將下降2.6厘米,現在通過中水回用,不僅可以保證水面的高度(水深1.5米),且能保證東湖擁有活水之源,按兩臺水泵每天運行6小時計算,東湖(32萬立方米)每兩個月即換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