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生態環境部1月25日公布的2023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排名,柳州市名列全國第一,這是自2020年以來,柳州市連續第四年位居榜首,實現了水質“四連冠”。如何守住“水質冠軍”這個金字招牌和生態名片?柳州市今天(1月26日)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做了解答。
發布會現場,柳州市副市長王鴻鵠作主發布。他表示,作為廣西的工業重鎮,柳州市拿水質冠軍難,守水質冠軍更是不易,全市10個國考斷面分布于7個縣區,有7個斷面設置在跨省、跨市的河流上,水環境影響因素多且復雜。在2023年第一季度,受上游來水量和降雨量減少的影響,柳江流域水量銳減,水體納污能力和自凈能力明顯下降,水中污染物濃度相對升高,導致部分斷面部分指標變差,柳州水質排名一度降至第七。
為守護好和持續提升柳州水質,柳州把好“準度”,精準開展水質提升專項行動;把好“深度”,精細防控水環境污染源;把好“力度”,精密織牢水環境“防護網”;把好“維度”,精心筑牢水生態安全屏障。2023年,柳州市10個國考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優”,其中Ⅰ類水質斷面6個,較去年同期增加1個,其余4個斷面水質為Ⅱ類,水質類別優于去年同期。
發布會上,市生態環境局、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分別就我市守護“水質第一”金字招牌的具體舉措、水上綜合執法和農業農村水質保護等方面進行了發布。
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聯合海事、水利、環保、漁政、公安等相關部門開展執法工作。針對市區水域民用漁船、營運船只、采砂運砂船、“三無”船舶開展執法檢查,對河道管理范圍內的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四亂”行為開展常態化治理,持續開展打擊非法捕撈亮劍執法行動,保護柳江漁業生態資源。
市農業農村局扎實做好柳江水質保護工作,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通過加強漁業水域生態保護,維持水生態平衡;持續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達54.17%;積極推廣應用畜禽糞污處理技術,目前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為92.36%;深入開展農村“廁所革命”,完成農村廁所改造6802戶。
市生態環境局則通過做好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執法的總體規劃、頂層設計和建設運用,推廣使用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管理平臺,提升環境執法信息化水平,實現對企業生產、排污、治污的全過程實時管控,精準分析發現偷漏排、監測數據造假、治理設施閑置等嫌疑行為。并與貴州省黔東南州生態環境局簽訂《跨流域跨區域聯合執法合作協議》,與桂林、河池、來賓市生態環境局簽訂《跨區域聯合執法及環境應急處置合作協議》,建立聯席會議、信息通報等合作機制,在更廣的范圍實現水質保護工作“信息互通、數據共享、聯防聯控”,進一步筑牢水質保護的安全屏障。
發布會還介紹,接下來,柳州市還將繼續克服自然因素影響、嚴控農村面源污染、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持續發動廣大市民參與,繼續開展護河志愿者招募工作。希望廣大市民朋友,特別是長期在河邊的船友、漁友、釣友,能夠積極加入志愿者團隊,參與到柳州市水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中來,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舉報,生態環境部門將對貢獻突出的市民朋友給予一定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