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供水系統中,漏損問題不僅會導致水資源浪費,還會增加供水成本,影響供水安全,尤其對于老舊小區而言,供水管網漏損治理改造一直是“老大難”。
自2022年7月開工以來,濟南水務集團持續推進漏損治理工程,其中,2022-2023年濟南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工程項目市政管道工程涉及28條市政道路。“目前,濟南城區供水管網漏損率為9.16%,計劃到年底降至8%左右,預計到2025年降至7%以下。”此前,濟南水務集團副總經理陳鋒介紹,2023年,濟南市已有城肥宿舍小區、玉函小區南區、白馬花園南區等21個片區順利完成漏損治理改造,完成管線改造5.9公里,完成投資約6123萬元。
據了解,濟南市已有大緯二路、英雄山路、山大南路、師范路等23條市政道路老舊管網進場施工,并施工完成11條;完成供水管線改造2.27公里,完成投資約1億6281萬元。“我們相繼建設了智能生產調度系統、大分區漏損管控系統、DMA分區智能管理系統、集團版GIS系統、智慧管網管理系統、智慧二次供水管理系統、智慧水質管理系統、智慧營銷管理系統、物聯網管理系統、直飲水營銷系統,升級了熱線服務系統與智能工單管理系統。”濟南水務集團工程管理員田雷介紹。
值得注意的是,濟南水務集團計劃新建688個DMA分區。按新建1處DMA分區減少漏損水量約0.29萬立方米/年計,預測每年可減少漏損水量約199萬立方米。2022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重點城市(縣城)名單的通知》,濟南市成功入選全國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重點城市名單。
《濟南市“十四五”水務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濟南市將加強供水漏損控制,加快推動城鎮供水管網改造提升,更新改造使用年限超過30年和材質落后的供水管網,協同推進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和專業化管理。到2025年,濟南市城鎮供水管網漏損率將降至7.8%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