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戶領取節水工程獎補資金。
近日,記者來到包頭市九原區哈業胡同鎮,農戶們除了交流今年的好收成外,通過節水獲得多少獎補,也是大家討論最熱鬧的話題。
2023年,包頭市水務局創新推出全市農業用水權改革,開展農業水權確權,配套建立水權制度體系,落實節水獎補制度,持續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糧食豐收提供有力支撐。
確權頒證 突出水量約束
在九原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水權證及節水工程獎補發放現場會上,來自前進村、哈業胡同村、民勝村等6個村的村民代表領取了本村的節水獎補獎金,討論拿獎補換取灌溉用品。
“都是我們種地能用得上的好東西。有了水權證以后用水會更加方便,節省下來的水還有獎勵,這對農民來說是一件好事。”村民李強說。
“2023年,九原區安裝三湖河灌區智能監控系統實現智慧化管理,我們在系統上進行操作,實現閘門實時開啟、流量實時監控、農民能及時澆水。”九原區水務局局長吳利東介紹,“閘門抬升高度、時長都能精準控制,確保用多少放多少。”
據了解,本市自2016年起開始推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今年包頭市水務局以土默特右旗、九原區的黃灌區為重點,對2個大型灌區、8個中型灌區、6個小型灌區進行灌溉面積調查摸底,摸清了每條渠道、每個村的灌溉面積,在此基礎上將灌區可用水量逐級分配到村,開展水權確權,明確了每個村的可用水量。
“我們將農業灌溉的可用水量分配到每個村,通過發放水權證的形式明確每個村用水量的上限,低于上限會對用水主體進行獎補,倒逼各方形成節水意識。2023年,全市共安排節水獎補資金664萬元,通過節水獎補有效提升了農民節水意識,促進了農業節水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包頭市水務局水利水保科科長黃俊峰說。
水權改革后,農戶用水變得精打細算,種多少農作物,都要算一筆精細的“水賬”。農戶的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有效提升農民的節水意識,助推用水管理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
完善水利設施 織密水網
“有收無收在于水。”2023年九原區哈業胡同二村種糧大戶郝占年的感受格外深切。
“莊稼生長,水是關鍵。”郝占年說,“以往都是大水漫灌,實行黃灌區滴灌項目之后節約三分之二的水,既增產又省人工,畝產增產了300斤。”
郝占年細數2023年的新變化,“現在我們村用的是黃灌區的水,輸水管道連著田壟,水就能緩緩淌進地里,連接上滴灌帶后可以控制水分的供應,使作物根系獲得充足的水分,產量提高的同時也不用像以前一樣眼巴巴地守著水來了。”
為保證村民順利灌溉,今年春耕前,九原區水務局工作人員逐條水渠、逐座閘門檢修并安裝計量設施,不斷優化供水計劃,確保水源及時輸送至田間。
“目前,九原區三湖河中型灌區節水項目斗口計量設施已全部安裝完畢,可實現斗口計量。黃灌區以村為單位計量,今年起已實行計量收費。”吳利東說。
2023年,九原區為鼓勵農民節水,共引導農民自發實施黃灌滴灌面積1.5萬畝,發放節水獎補資金123萬元。
“2023年,我們還在土默特右旗試點推進黃灌區滴灌工程,共發展引黃滴灌面積2.35萬畝,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明年我們還將繼續推廣,通過工程措施、管理措施雙管齊下,不斷提高農業節水能力,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黃俊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