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鯉魚洲泵站現場。
10日上午,位于西江干流佛山順德段的鯉魚洲泵站,上百名建設者各司其職,駐守從取水口、主泵房、中控室到高位水池等各個節點,工程沿線各標段同步嚴陣以待,以確保鯉魚洲泵站首臺機組啟動試運行工作順利完成。
在后方指揮部及前線中控室內,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設計、監理、施工、設備、服務等參建各方各就各位,緊盯大屏幕與電腦端的數字孿生監控畫面,實時監測各種數據信息,觀察分析試通水情況,最終實現首臺機組順利啟動試運行。
鯉魚洲泵站主泵房。
走進鯉魚洲泵站的主泵房,8個直徑近6米的水泵呈“一字形”縱向排開,場面頗為壯觀。日后,這座泵站將充當整個工程“心臟”的角色,在西江進行抽水、送水,為這座超級調水工程提供“生命”。
往期視頻:世界水日,探秘大灣區超級調水工程“大心臟”
鯉魚洲泵站是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三大加壓泵站之一,也是整個工程的取水源頭、“始發站”,設計流量80立方米/秒,總裝機容量72000kW,安裝8臺立式單級單吸蝸殼離心泵,均采用變頻調速運行方式,是世界上流量變幅揚程變幅最大的離心式水泵。
“這么先進的水泵在安裝過程中,也要克服不少困難。”粵水電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A1標項目經理肖為民介紹,泵組的部件在吊裝過程中要面對控制難度大、座環蝸殼吊裝距離超遠(工作半徑40m)、轉子部件90度翻身以及安裝精度要求高等難題。為此,項目建設團隊精心制定相應的吊裝方案和保障措施,應用BIM+GIS技術提前對部件吊裝的重難點工序進行模擬,精準定位各空間坐標,最終實現了將轉子定位精度控制在正負0.5毫米以內等高精度安裝任務。
據介紹,在整個鯉魚洲泵站建設過程中,廣大參建單位識大體、顧大局,貫徹“三個留給”理念、踐行“五大控制”體系,開展“黨建+”行動,克服了征地移民、交通運輸、新冠疫情、復雜地質、深基坑施工和永久用電接入等重重困難,創造了75天開挖工作井60萬方土石方等施工紀錄,扎實推進“精美機電”建設,積極探索“關門運行”模式,最終在歷時近五年后實現試通水目標。
不久前的12月1日,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從鯉魚洲泵站開始啟動工程輸水隧洞充水工作,以重力自流輸水方式進行充水,并于12月5日順利流入高新沙水庫,首次充水歷時近100小時、穿越41公里,助力高新沙水庫實現首次成功蓄水。
鯉魚洲泵站高位水池。
此次鯉魚洲泵站首臺機組啟動試運行,標志著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實現了首段區間(即從鯉魚洲泵站至高新沙水庫段)試通水的階段性目標,正式開啟工程分段試通水進程,為下一步實現全線通水、造福灣區人民打下堅實基礎。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全長113.2公里,設計流量80立方米/秒,年供水量17.08億立方米。建成后將從西江水系向珠三角東部引水,解決廣州、深圳、東莞生活生產缺水問題,提高供水保證程度,并為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逐步退還東江流域生態用水,全面保障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