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變化正是環縣供水智慧化、便捷化和人性化的體現。
環縣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境內干旱少雨,“工程型、資源型、水質型”缺水并存,飲用水難一度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最大瓶頸。近年來,環縣實施了一大批重點水利項目,初步形成了集雨窖廣泛分布、縣北“揚黃工程”集中供水為主、縣南機井溝道水等分散供水工程為輔的多重供水保障體系,提升供水配套設施,推進智慧供水服務,讓城鄉群眾實現了從有水喝到喝好水的升級轉變。
“網上繳費讓居民用水和繳水費更方便了,足不出戶就可辦理供水業務。”環縣自來水集團經營部副主任劉昀武一邊為住戶劉乃瑞家更換水表,一邊講解物聯網水表的好處,“這種水資源管理工具,開通了報警分析、收費計量等功能,可通過遠程監測、記錄并傳輸水表數據,計量更為準確,也杜絕了‘人情水、高價水’的出現”。
今年以來,環縣智慧水利建設創新了水費收繳模式,推進水表入網。尤其智慧調度系統的運用,可實時對城區各個壓力站點和機井進行監控。同時,系統還實現了機井無人值守,每個站點的數據由電腦監測控制,確保城鄉供水正常。
“以前很多工作需要人工去完成,巡檢、抄錄數據,現在系統可實現圖片、視頻、錄音上傳和地圖定位及圖片水印功能,調度室里的一張大屏囊括了所有數據,一目了然,哪有問題我們都可以精準對接,及時處理。一旦遇到枯水期,還可通過智慧用水系統來調配供給。”在環縣自來水集團調度中心,值班人員陳珍瑩指著面前滾動著數據的大屏幕,向記者分享智慧水利建設的最新成效。
如今的他們工作效率更高,專業性更強,還能高質量、高效率地為百姓提供安全、放心的生產生活用水。
據了解,近年來環縣投資1100萬元,建成城鄉供水自動化調度指揮中心,以數字化、自動化賦能水利設施和“全縣一張網、供排一家管、城鄉同質價、調度自動化”的運行管理體系,在凈水廠、供水服務站、溝道供水工程和鄉鎮機井工程所在區域,全部安裝視頻監控,實時掌握設備運行狀態。在覆蓋全縣4500多公里的揚黃供水工程、機井、溝道以及供水工程管網上安裝了333個測壓點,進行水壓、流量、水質等運行參數24小時監測分析和遠程控制,做到源頭、水廠和用戶無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