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喀什地區:算好節水細賬 書寫綠色奇跡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11-16  來源:農民日報  瀏覽次數:218
 【央媒看新疆】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李憶寧

  新疆喀什地區,坐落于中國西部邊陲,降水稀少、蒸發旺盛,干旱、荒漠、風沙曾是這片土地最典型的標簽。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也是喀什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身處水資源匱乏的干旱地區,河流是大自然給予喀什最好的恩賜,依靠高山冰川融水形成的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水系,在風沙之中建起了一片綠洲。

  近年來,喀什地區持續加強節水、蓄水、調水工程體系建設,扎實做好農業灌溉供水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水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平,以河湖涵養生態、潤澤經濟、繁榮人文、滋養民生,演繹了古老綠洲的全新傳奇。

  量水而行——

  新版“坎兒井”解難題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面對特殊的氣候環境,如何減少地下水開采,合理利用、高效配置水資源,為子孫后代留出“水資源空間”,一代代建設綠洲的喀什群眾接力奮斗著。興修水利、造福于民、“量水而行”,是喀什尋求與河流和睦共處、趨利避害的有效途徑。

  “坎兒井”作為一種古老水利工程,利用地面坡度無動力引出了地下水,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如今,新版“坎兒井”正在喀什地區書寫著治水新篇章。

  位于澤普縣佰什干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現場,總長18.96公里的渠道改建在今年完工并投入使用。據澤普縣水利局項目辦主任陳忠介紹,“輸水暗渠+高標準農田”的新時代“坎兒井”灌溉工程,將2.8公里的斗渠裁彎取直,安裝矩形槽、增設蓋板,將水利用系數從0.47提升至0.95,縣年節水量可達37.4萬立方米。

  “斗渠沒改造前,因為滲漏造成的水流失量超過一半,每次輪灌時間也長,農民在田間地頭苦苦等水。”澤普縣水利局黨組書記、副局長艾合買提·艾海提介紹。澤普縣古勒巴格鄉下阿熱硝村地處沙丘邊緣,因渠道滲漏、風沙淤堵等原因,農業灌溉引水一直是個難題。如今,閘門自動化控制和量測水設施從鄉級干渠覆蓋至村級斗渠,95%的水量能完全抵達田間,水從支渠流到田間的時間提速至2小時,精準控制放水量、提升用水效率的同時還能縮短每輪灌溉時長。

  新版“坎兒井”的潺潺水流裹挾著希望穿越沙丘、奔向遠方農田,解決了多年來困擾農民的灌溉引水難題。“我們最高興的是,再也不用澆一次水就清一次渠了。”下阿熱硝村4組村民買買提·吾斯曼說,現在輸水暗渠避免了沿途風沙侵蝕,防滲水渠一路修到家門口,他和村民只需“等水來”。

  以水定地——

  蹚出智慧節水路

  綠洲文明因水而興。喀什作為典型依托綠洲發展經濟的地區,更需因“水”制宜,通過強化流域整體性統籌和系統性調配,統籌農業用水需求,探索“以水定地、以水定產”。

  發源于喀喇昆侖山脈的葉爾羌河流域是新疆第一大灌區,河流中下游流經喀什地區麥蓋提縣,滋潤著這里113.76萬畝耕地。作為農業灌溉的第一用水大戶,也是最大節水潛力所在。近年來,麥蓋提縣大力推進“平土地、上節水”措施,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6.17萬畝,節水5100萬立方米。“今年縣里計劃投資4.16億元,新建高標準農田12.5萬畝,改造提升10萬畝。”麥蓋提縣委農辦主任、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杜會龍說,項目建成后,全縣高標準農田面積將達到98.95萬畝,初步形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格局。

  在麥蓋提縣庫木庫薩爾鄉托萬哈迪勒克村的智慧農田示范點,長勢旺盛的千畝棉田連成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之前,農民種地多為大水漫灌。”麥蓋提縣水利局副總工王衛介紹,現在安裝了智能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水泵控制設備連接田間75套智能推桿三通閥,農戶可根據土壤墑情傳感器提示,通過APP設置遠程控制灌溉系統,實現定量定時灌溉施肥。目前,該智慧農田示范點覆蓋面積達1120畝,系統已接入麥蓋提縣農業大數據平臺,通過氣象監測分析、土壤墑情監測分析、植株檢測數據、灌溉用水統計、視頻監測報警信息等功能,從而實現對農作物的智能澆灌。

  據王衛介紹,麥蓋提縣正實施1300公里的干支斗渠防滲改造工程,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農業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奠定堅實水利基礎。同時,農業用水從粗放式管理轉變為精細化管理,通過定額管理把高標準農田用水控制在年每畝300立方米;建成科技高效節水的智慧農田示范點2400畝,并在全縣高標準農田中逐步推廣。

  水到渠成——

  戈壁荒漠演繹綠色奇跡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衡,嚴重制約著喀什地區農業發展。如何向戈壁荒漠要土地、要產業、要效益、要就業?多年來智慧的喀什人民不斷探索,改變著戈壁貧瘠荒蕪的舊貌,在沙海中開辟出了一條條產業鏈。

  澤普縣通過灌區骨干工程節水改造、田間節水工程建設,進一步強化農業灌溉等節水措施,結余的水量用于特色鮮果產業發展和生態補水。

  “這里以前是一根草都不會長出來的戈壁荒灘,特色現代富民產業園項目開發之后,建成了新疆最大的無支架半矮化密植蘋果示范基地。”艾合買提·艾海提介紹,當地根據水資源調配額度以水定地,兩年時間建起占地萬畝的鮮果基地。

  曾經嚴重缺水、寸草不生的戈壁荒灘,如今變為郁郁蔥蔥、生機勃勃的蘋果園。基地負責人張國軍介紹,基地以新砧木、新品種、新模式、新支撐、新運營為引領,采用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使果苗在貧瘠的土地上成活率達98%以上。在水肥一體化條件下,果樹第二年可實現部分結果,第三年畝產達500公斤以上,第四年畝產達2噸以上,第五年畝產達4噸,可實現年產值4億元以上。預計到2024年,一期5000畝蘋果的收入能達到800萬元—900萬元。

  荒漠之上發生的奇跡不止一處。麥蓋提縣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邊緣,沙漠面積占到全縣總面積的90%。在這個全國唯一嵌入沙漠的縣城里,開始發展起了澳洲龍蝦和淡水魚類養殖。

  澳洲淡水龍蝦養殖示范基地位于巴扎結米鎮亞胡木丹村,共有8個養殖池塘,水域面積總計55畝。“我們用葉爾羌河的冰川融水進行龍蝦養殖,它的水質干凈,經過流域后為弱堿性,更有利于蝦殼硬化。”喀什鼎沅聚特種水產養殖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志友手握龍蝦向記者介紹,基地采用池塘精養配合溫室暫養的方式發展綜合特色水產養殖,基地引水沉淀后進行草魚養殖,培養出一定肥力和有益菌種,再把尾水抽回到蝦塘進行龍蝦養殖。如此,養殖龍蝦的尾水肥力好、富養化程度高,排入水渠后用于農田灌溉,實現了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無損耗使用。據悉,基地于今年5月投放的12萬尾龍蝦苗已經陸續上市,產量預計在3噸左右,每公斤售價為260元。

  如今的喀什,節水之路越走越寬,“向戈壁荒漠要產業、要效益、要就業”的理想逐漸成為現實。這座曾用大漠風沙講述千年故事的古城,通過水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走出了一條河湖連通、豐枯互濟、人水共生之路,書寫著新時代“綠色奇跡”。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