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涼州區調蓄工程雜木灌區五壩河調蓄水池,由涼州區雜木灌區三干渠引進的汩汩清泉,正源源不斷地注入到蓄水池中。筆者了解到,這個“水盆子”在保障農田用水之后,將富余的水量存儲起來,既有效利用了水資源,又達到了節水的目的。
涼州區水務局雜木水管處副處長樊作科介紹說:“雜木灌區五壩河調蓄水池總容積173萬立方米,從今年9月19日開始對積蓄雨洪資源進行了試蓄水,蓄水量107萬立方米。”
金塔灌區通過水系連通工程,調劑供水到高壩鎮紅中村二組的高標準農田蓄水池里,可有效解決當地灌溉難題。灌滿的水池,也穩了群眾的心。
涼州區高壩鎮紅中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趙武威告訴筆者:“我們屬于山水灌區,灌溉的時候是大田漫灌、串灌,是比較費水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后,再加上水系連通工程,把金塔灌區的水調過來放入到蓄水池里,通過供水系統和滴灌措施,達到了節水目的,在節約用水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涼州區在補齊水利短板、加強水利監管、夯實水利基礎上持續發力,多措并舉推進節水控水,優化水資源調度,提高水資源高效利用能力,加快推進調蓄水池及水系連通工程建設。據悉,涼州區調蓄水池工程項目現已在西營、雜木、黃羊灌區新建調蓄水池13座,總容積1998.82萬立方米,建設西營河、金塔河、雜木河、黃羊河、小沙河、海藏河輸水工程6項,總長63.3公里,與灌區現有水利設施構建形成“一橫四縱、四河連通、多源互濟、統籌調配”的全域水網格局。水系連通工程的建設,實現從西營-金塔-雜木-黃羊“一橫四縱”全區水網工程全線貫通,使水資源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分布更加均勻合理,為確保全區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奠定基礎,盤活了全區有限的水資源。
涼州區調蓄工程的實施,使涼州區牽住了水資源高效利用的“牛鼻子”,建好了水資源豐蓄可用的“水盆子”,完善了水資源統籌調配的“水網絡”,水資源利用率和效益不斷提高,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利支撐。
涼州區水務局雜木水管處副處長樊作科說:“目前,已建成的西營五千片區2座調蓄水池工程蓄水量680萬立方米。在建的涼州區調蓄工程11座調蓄水池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全部進行了試蓄水,蓄水量520萬立方米。水系連通工程通過西營、金塔、雜木河跨灌區共計調劑供水317萬立方米。這些工程的建設,把有限的水資源進行合理利用,通過高標準農田滴灌、管灌等節水措施,既節約了水資源,又將為今冬明春灌溉提供有力的水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