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水資源利用效率有多高,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空間就有多大。
近年來,為破解水資源的瓶頸約束,新疆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激發全社會共同參與河湖生態環境治理,持之以恒做好水資源保護各項工作。目前,全疆河湖管理保護得到全面加強,管水用水機制更加完善,水生態環境得到大幅改善提升。
美麗清澈的河湖涵養著一泓碧水,滋潤著全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沃土。回顧自治區水資源保護治理各項工作,得出的結論十分清晰:善治才能清如許。
全面推行河湖長制
新疆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管理好每一條河流、每一座湖泊,不僅關系水資源保護,對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秋日暑熱未消,白楊河平靜流過托克遜縣城,河水清澈,河道沿岸綠樹成蔭。白楊河是一條跨地區河流,灌溉著托克遜縣一半以上的農田。就是這樣一條河,過去卻全然不像今天這般平靜美麗。
“這條河曾經陰晴不定。”在托克遜縣工作生活60余年的馬俊財回憶說,過去白楊河夏天經常發洪水,水質也不好,河道兩岸雜草叢生。
“治理白楊河、美化家園成為廣大群眾發自內心的渴望。”托克遜縣水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永利說,近年來,當地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在完善河道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大河湖巡查力度,由水利、環保等部門聯合開展涉河違法違規行為專項執法,實現入河排污口清零,構筑起安全堅固的防洪安全體系和系統完善的生態保護體系。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徹底改變了白楊河的面貌。今年上半年,白楊河河水環境質量在國家地表水考核中排名第九,實現了全流域水質與生態安全。
放眼新疆,河湖長制的快速部署為全疆河湖治理保護撐起了“保護傘”。近年來,全疆建立起自治區和兵團、地州市師、縣市區團、鄉鎮街道、村連兵地一體的五級河湖長制組織體系,自治區3355條河流、121個湖泊分級、分段設置了1.5萬余名河長、河段長、湖長、湖段長。先后制定印發《自治區河湖長巡查制度》等制度文件12份,每年印發自治區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要點、任務分解方案和考核方案,形成了兵地一體、上下聯動、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河湖治理保護工作格局。
今年以來,各地積極落實河湖長動態調整機制,及時更新各級河湖長,確保河湖長制組織體系完善,推進河湖長履職盡責。目前,自治區級河湖長開展河湖巡查調研14次,召開河湖長制聯席會議1次,其他各級河湖長開展河湖巡查8萬人次,一批困擾河湖治理保護的重點難點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河湖治理保護各項措施更加穩固有力。
堅決向污染源說“不”
入夏以來,博斯騰湖萬余畝野生睡蓮競相綻放,吸引全國各地游客前來打卡。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如此大規模的睡蓮。”來自廣州的游客張琪說,山水人城融為一體,博斯騰湖的水上花海帶給人別樣的觀景體驗。
博斯騰湖今天的美景與多年來持之以恒的保護密不可分。曾幾何時,工業污染、水位下降等因素,一度威脅博斯騰湖的生態平衡。
“我們堅決向污染源說‘不’。”巴州生態環境局博湖縣分局局長劉屹說,近年來,各有關部門對博斯騰湖重點污染源和污染區黃水溝進行了綜合整治,封堵了黃水溝上25個直接間接入河湖排污口,修建了開都河解放二渠至黃水溝東支生態閘,實施達吾提閘、蓮花閘等出湖控制工程,增加出湖水量,切斷了水體污染源,促進了博斯騰湖水體循環。
當地制定了綜合整治實施方案,通過實施工業企業退城入園,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等,促進博斯騰湖生態持續改善。
博斯騰湖的變化是全疆推進河湖生態治理的縮影。近年來,全疆先后開展了河湖“清四亂”、河道非法采砂、入河排污口、妨礙河道行洪等突出問題整治專項行動,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完善取水計量監控體系,開展非法取水和地下水超采專項整治,推進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開展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強入河湖排污口監管,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全疆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目前,全疆城鎮污水處理率達97%,城鎮污水再生利用率42.92%,提前完成國家“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
今年上半年,全疆持續推進水環境水污染治理,規范河湖水域岸線管理,強化涉河建設項目和有關活動監管。自治區水利廳組織相關地州市對涉河建設項目和有關活動進行巡查監管,指導督促各地巡河巡湖、日常巡查檢查,共發現“四亂”問題納入臺賬管理109個,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治106個,全疆河湖水生態水環境持續改善。
促進人水和諧共生
新疆具備發展綠洲經濟的典型特征。水是關乎一座城市發展的決定性資源,也是城市發展質量與品位的重要衡量指標。
庫爾勒市對杜鵑河沿岸開展生態治理,不僅大幅改善了杜鵑河生態環境,還形成了一條新的綠色生態走廊,讓生活在這里的群眾更加幸福。
“過去這條河沿岸都是光禿禿的戈壁灘,現在綠樹成蔭,我每天都帶著孩子來散步。”庫爾勒市民曹學廣說,杜鵑河沿岸的變化讓人驚嘆。
近年來,庫爾勒市秉承發展現代生態花園城市的目標,在城市南部沿杜鵑河建設城市濕地公園,并配套建設人行游步道、自行車慢行系統等,為市民休閑、健身提供好去處。
庫爾勒市水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春剛介紹,這座濕地公園創新水資源利用模式,結合生活廢水處理再生利用工程,將處理達標的中水引入公園。這不僅滿足了公園園林綠化用水,還有效改善了河道周邊3000余畝土地的生態環境和居民的居住環境。
近年來,全疆持續改善河湖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注重改善水生態系統。在實施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態輸水和額河漓漫灌溉生態輸水的同時,強化濕地保護修復,共建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國家濕地公園和自治區重要濕地等74處,全疆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重點區域生態煥發生機。
在此基礎上,各地推進河湖系統治理。開展示范河湖建設,強化河湖管理、治理和生態建設,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協同保護、水岸同治,頭屯河、水磨河、吐曼河、博爾塔拉河等河流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沿河湖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美麗的河湖涵養著一座座美麗的城市,在人與水的和諧共生中,開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