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利用水資源 建設節水型學校
8月24日,“節水陜西 有你有我”全省節約用水主題系列公益宣傳活動走進咸陽市秦都區英才學校。“節約用水”“水是生命之源”……校園里隨處可見節水標志。
記者注意到,學校里還有一套模塊化雨水收集系統,采用無動力,棄流系統,將雨水經處理后,用于綠化灌溉和道路沖洗使用。
秦都區英才學校于2018年9月1日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咸陽市和秦都區兩級政府傾力打造,直屬于秦都區教育局的一所公辦九年制學校。學校建有教學樓、綜合樓、標準化操場、室內體育館、餐廳、農業生態園、地下停車場,還配備有機器人教室、創客空間、國學堂、書法館等64個部室。
學校分為校本部和明德校區兩個校區,校本部占地春都英才學校 60畝,明德校區占地13.5畝,建筑總面積5.1萬平方米。目前共有教職工200多名,省市級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19名,模范班主任36名。現開設9個年級76個班,學生4000余人。
為加強節約用水工作,學校制定了《秦都英才學校節水用水管理規定》《秦都英才節水管理員崗位職責》《秦都英才用水計量制度》《秦都英才用水巡回檢查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用制度來強化節水工作的管理,用制度約束師生員工的節水行為。
學校高度重視節水改造工作,在修建設計中,充分考慮了用水設施適當集中和易于管理維護的特點,為學校采取節水措施打下了良好基礎。學校組織力量對學校內部的用水設備、管道器具進行仔細清查、維修,發生問題及時解決,杜絕跑冒滴漏現象發生。草坪噴灌系統改造、綠化改造、管道改造等各節水系統累計投入20多萬元。
同時,學校還非常注重加強師生教育、宣傳節水意識的舉措:世界水日專題活動、節水知識測試、“節水大使”表彰、節水繪畫征文……為了營造節水、惜水的良好氛圍,該校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節水教育活動,并設置有秦都區節水教育英才基地。
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節水效果頗為明顯:2022年學校總用水量為3.25萬立方米,人均用水量7.51立方米,雨水收集系統節水約1000立方米。近年來,學校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有關節水標準和政策,借鑒社會各界節水先進經驗和做法,探索用水節水管理改革的新思路,以節約型校園建設為目標,以創建“節水型公共機構”為契機,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及基礎設施設備,注重全校師生節約意識的培養、充分調動了廣大師生節水的主動性、積極性,把學校節水工作推上了新高度。
秦都區華府御園社區:
積極建設節水型小區 營造全民節水氛圍
8月24日,“節水陜西 有你有我”全省節約用水主題系列公益宣傳活動走進咸陽市秦都區華府御園社區。在這里,一套環繞小區的景觀水槽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這是一套利用小區地勢及水景觀建有的雨水集蓄利用設施,一方面杜絕了雨季時小區積水現象,另一方面使用雨水代替自來水灌溉綠化和補充景觀水,可謂是一舉兩得。
“我們小區有將近兩萬平方米的綠化,每年夏季我們灌溉小區綠植基本都是依靠雨水。”咸陽御園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客服部主管丁翠萍介紹,通過這樣的設計,每年小區可以節省4000-5000立方米的灌溉用水。“天氣預報說這幾天有強降水,我們便提前排空了水槽里的水,準備迎接新一輪降水。”
秦都區華府御園小區位于咸陽市世紀大道西段,東至三號橋,西至曹家寨路,南至世紀西路,北至渭河。占地面積123畝,總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綠地率36%,截至2021年末,小區交付入住戶數為1915戶,入住人數為5745人。
2021年全年小區用水量152267噸,人均用水量為73.67L/(人·d),遠低于陜西省行業用水定額中規定的中等城市110L/(人·d)人均定額用水量;小區內綠化澆灌采用可移動式節水噴灌裝置,凈水機尾水和景觀設施定期清理排放水回用于綠化澆灌,加之雨水集蓄利用設施,以上措施大大降低了小區自來水使用量,年節水量達8000立方米。
華府御園社區實行“社區+物業”一體化融合辦公,社區工作人員和小區物業管理人員面對面辦公。在華府御園社區的辦公室里,社區的工作人員如果收到小區居民的服務要求,便可以第一時間與物業溝通,轉交辦理。據了解,秦都區在全區推行社區物業一體化辦公,所有辦公業務均通過“一站式”辦理。針對特殊群體,社區物業還可提供幫辦代辦上門辦服務,激發了社區物業服務活力。
自開展節水型居民小區創建工作以來,在市、區兩級節水主管部門的關心指導下,華府御園小區成立了節水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建立節水制度、強化節水知識宣傳、推廣普及節水器具、收集利用雨水等工作,小區取得了良好的節水效果,達到了創建節水型居民小區的基本要求。
通過節水型居民小區創建活動,調動了全體業主的節水積極性,加強了小區居民對水情知識和節水措施的了解,深化了小區居民的節水護水意識,進一步促進了秦都區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
西安外事學院:
把節水宣傳教育融入“校園文化”
8月25日,“節水陜西 有你有我”全省節約用水主題系列公益宣傳活動走進西安外事學院。正值新生報到季,校園里人頭攢動,一派青春氣象。
西安外事學院是省屬普通民辦本科高校,創建于1992年,2005年獲批為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占地2400余畝,景觀湖水面積68畝。現開設本科專業44個、高職專業27個,在校學生2萬余名,教職工1800多人。先后獲得教育部首批“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院校”、陜西省“節水型高校”、西安市“節水型公共機構”等榮譽稱號。
魚化湖是西安外事學院的標志性景觀,有“魚化成龍”“魚躍龍門”之美好寓意。從湖邊一眼望去,碧波蕩漾,垂柳依依,白橋荷塘相映成趣。這里的湖水經過處理后,也是校園中綠化灌溉的水源。
西安外事學院后勤保障辦公室主任劉虎峰介紹,該校自建污水處理廠,經過深度處理后的回用水,通過改造后的中水管網,用于學校魚化湖、魚化泉景觀水及校內道路噴灑、綠化灌溉,提高了水資源循環利用率。同時,學校在學生公寓樓安裝了超級節水抑菌馬桶,在高級陶瓷表面實施納米銀抗污抑菌技術,將陶瓷表面吸水率降至0.07%,且將24小時抑菌率提升至95%以上,最大限度解決污物滯留與表面異味殘留問題,節水效果十分明顯。
“宿舍現在都有節水馬桶啦,不僅省水還防臭,夏天基本也沒異味,真是干凈衛生”“我們學院還定期舉辦節水演講、節水知識競賽、征文及節水短視頻大賽,這種活動就非常有意義,參加的同學很多”……據了解,近年來西安外事學院積極響應有關節水主管部門下達的計劃用水管理目標,至今每年實際用水量均在節水辦下達的計劃管理用水量的范圍內。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充分運用官網、官微、公眾號、LED屏等平臺,在“中國水周”“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等時間段推送節水海報、宣傳標語、主題歌曲、節水視頻等宣傳內容,并圍繞節約用水宣傳主題,發放學習節水讀物、播放節水宣傳視頻等。
“通過加強全體師生水情教育來普及節水知識,讓節水宣傳教育隨處可見、隨時可學,逐步融入校園文化。”劉虎峰表示,目前該校正在建設節水監管信息平臺,平臺建設后將通過數字化的管理,對各棟教學樓、公寓樓、實驗樓、學生餐廳等設施的用水情況作出合理安排,從而達到制度節水、數字節水的目的。
西安市清遠中水有限公司:
用“第二水源”為城市“解渴”
8月25日,“陜西省節水示范宣傳”為主題的全媒體行走進西安清遠中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水公司”)北石橋再生水廠,中水公司是西安市唯一一家供應再生水的國有企業。
一陣陣水流聲與氣流聲自工廠中傳來。“那是氣洗超濾膜管的聲音。”中水公司石橋膜處理車間運行班長趙晨向記者介紹,北石橋再生水廠通過兩套可獨立運行的水處理系統(傳統“過濾+沉淀”處理系統、膜車間處理系統),實現了分質供水,再生水供水水質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其中經“超濾+反滲透”工藝處理后的再生水水質已達到準地表三類水質標準。“我們的膜車間處理系統每小時可以處理兩千立方米的回收用水,這個水量已經可以填滿一個中型游泳池。”
“再生水”因水量大、水質穩定、受季節和氣候影響小,被稱為“城市第二水源”,也因水質介于污水和自來水之間而被稱為“中水”,是城市污水、廢水經凈化處理后達到國家標準,能在一定范圍內使用的非飲用水,可應用于園林綠化、沖灑道路、公園湖池補水、工業冷卻等用水項目中。“護城河、幸福河、漢城湖、未央湖等景觀河湖的景觀水補水均來自我們。”趙晨介紹。
近年來,西安市不斷拓寬水資源利用空間,再生水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西安市新增再生水利用量3323.42萬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4%以上。
作為全國五個回用水示范項目之一,中水公司下轄再生水處理設施5座,日再生水生產能力30萬噸,敷設再生水管線84公里,服務再生水用戶57家。目前,該公司已建成運營再生水管網84公里,管網敷設已涵蓋西郊、北郊、東郊區域。隨著管網不斷延伸,西安市的再生水利用范圍已拓展到自助洗車、工業冷卻、景觀綠化、市政雜用、河湖水系補充、生態濕地補水等多個領域和方面。
“再生水”的利用在滿足城市生態用水需求的同時,更為城市河湖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截至目前,護城河、漢城湖、豐慶公園分別累計使用再生水4134萬噸、490萬噸、143萬噸。
“當下,公司的再生水供水水質完全優于我國再生水回用標準,在利用方面,公司已逐步構建起以‘兩湖兩河四電廠’為核心的再生水用戶群體,用戶數量、用水區域、利用量不斷提升,公司再生水回用量也在逐年提升中。”中水公司總經理姚建霖表示,該公司以現有再生水供輸水設施為基礎,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設施,節約大量新鮮水資源,解城市之渴,為美麗西安建設做出卓越貢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水電能耗監測平臺為“節水型高校”建設賦能
8月25日下午,陜西省節水示范全媒體行走進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作為“省級節水高校”,該校先后共投資約1200萬元用于日常節水改造。
作為著名的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目前有雁塔和草堂兩個校區。近年來,該校以創建“節水型高校”為契機,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及基礎設施設備,實現節水器具 100%配置,一級 二級表計全部遠程計量,所有浴室按照流量刷卡計費,管網漏損率控制在 5%以內,生均年用水26.3立方米。
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能源管理中心,一套智能化的能源監管平臺格外醒目。作為全國第二批、西北首家通過驗收的節能監管平臺示范點建設院校,目前,該校能源監測平臺安排專人負責系統維護,表計在線率在97%以上,為后續節水改造提供數據支撐。
據了解,這套能源監管平臺定位為“綠色數據中心”和“水電暖指揮中心”,其中包含無負壓供水系統、給水管網監測系統、智慧化水泵房監測系統等。通過準確把握平臺“監管”和“控制”的先后關系,運用數據分析來指導控漏工作,通過給水管網監測平臺對當日凌晨0-5時各個區域及總進口供水量與壓力數據進行精確分析,對供水量異常的片區及時反饋水暖班組,同時調度探漏隊伍進行針對性探漏,對各個片區漏點分布情況進行記錄、分析,從源頭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這個平臺相當于一個指揮中心,學校的每一棟教學樓、宿舍樓、食堂等功能區的用水情況都可以監測到,可以分區域分時段對數據圖表進行分析,如果出現跑冒滴漏等問題,數據圖表就會有異常,通過管理中心反饋給工程部門進行查看維修。”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總務處動力科能源與綜合管理班班長賈瑤介紹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總務處處長閆清波表示,深入推行校園節水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下一步,學校將強化對先進技術的利用,避免跑冒滴漏,繼續降低管網的漏損率;加大對非傳統水資源的利用,例如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直飲水廢水利用等,力爭學校所有的景觀用水、綠化澆灌用水、沖廁用水都用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