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水效領跑者:領跑河北工業節水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08-03  來源:河北日報  瀏覽次數:272
        在今年公布的最新一批國家級水效領跑者名單中,河北有7家企業、1個園區入選,入選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在已公布的全部三批次名單中,河北共有11個企業、1個園區入選,總數量同樣位居全國第二。

國家級水效領跑者是指經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認定,綜合考慮企業的取水量、節水潛力、技術發展趨勢以及用水統計、計量、標準等情況,從火力發電、鋼鐵、紡織染整、造紙、石油煉制、化工等高耗水行業中,選擇的技術水平先進、用水效率領先的企業。

推進全社會節水,工業水鏈條上有哪些文章可做?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工業節水還有哪些潛力可挖?記者走進多家國家級水效領跑者企業進行了調查走訪。

 

7月27日,河北旭陽能源有限公司化產中控室,工作人員通過水務管理系統監控生產用水情況。

提升水效,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

“新水消耗量:7月26日9037m3、7月25日9194m3、7月24日11502m3……”

7月27日,河北旭陽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北旭陽”)化產中控室,大屏幕上,水務管理系統顯示著廠區生產各項用水數據,除了用水量的變化趨勢,還有各主要產品單位取水量等技經指標。

“提升水效,節約用水,就是節約成本。”河北旭陽副總經理吳志強介紹,該公司年產值150億元,可生產焦炭等30余種產品,每年約需330萬噸的新水供給。

“以前我們取水是通過自備井取用地下水,綜合算上水費、稅費、排污費等,每噸成本是2.1元。2019年,廠區內13口自備井全部關停,供水水源改為南水北調直供水,綜合成本升至每噸4.21元。”吳志強說,減開支、降成本,是企業最直接的節水動力。

水是現代工業生產的重要原材料,用水成本是每個企業都會算的一筆賬。

首鋼股份公司遷安鋼鐵公司年產鐵780萬噸、鋼800萬噸,是一家用水大戶。

“除鹽水是鋼鐵企業的一種主要生產用水。如果直接用新水制備除鹽水,每噸成本約為9元,但我們利用生產污水制備除鹽水,每噸成本僅為7元左右。”首鋼股份公司能源部首席技術專家雷仲存說,提升水效,首鋼遷鋼一直堅持“少索取、全處理、少排放”的節水理念,而這不僅是出于生產成本的考慮,更是為了算好生態環保和企業責任的“大賬單”。

首鋼外遷前,每年耗水量高達5000余萬立方米,給北京的水資源承載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為了不將水資源危機“轉嫁”到唐山,首鋼遷鋼自2003年建廠以來,就堅持“高水平、高起點、高標準”的建設定位,采用了先進節水技術及一流的水處理設施,有效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目前,首鋼遷鋼在水系統的投資已達15.3億元。

雷仲存介紹,首鋼遷鋼的主要水源為地下水,相比剛投產時,目前已將取水總量壓減了22%。

京津冀地區是中國最缺水的區域之一,以全國2.3%國土面積、1.6%的水資源,承載了全國8%的人口、8.5%的經濟總量。長期依靠超采地下水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河北形成近7萬平方公里地下水漏斗區,引發濕地萎縮、地面沉降等問題。

《2022年河北省水資源公報》顯示,2022年全省工業用水量16.34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9.0%。

“河北是缺水省份,也是工業大省,能源原材料工業占規上工業比重60%以上,產業結構偏重。水資源的制約和環保政策的約束,倒逼工業企業不斷加強節水技術改造。”河北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河北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12.5立方米,工業用水效率排名全國第6。

“鋼鐵行業每項生產工序都離不開水,公司每天產生污水約9000噸,如果一味地采用地下水,勢必對當地水生態造成嚴重破壞。”德龍鋼鐵有限公司水資源管理科科長王維科說,近年來,德龍鋼鐵利用先進的節水工藝及科學的管理方法,實現了“水資源循環利用+污水零排放”。

德龍鋼鐵正好位于邢臺百泉泉群的上游。2012年,德龍鋼鐵響應邢臺市“引朱濟邢”號召,投資3000余萬元,停用地下水,改用地表水,年可減少地下水開采600萬立方米。

目前,德龍鋼鐵工業水重復利用率已提高至98.80%,噸鋼耗新水量由2005年以前的超3.5立方米,降至1.9立方米。

“實際上,在企業不斷提升水效、降低單位產品取水量的過程中,實現了保護地下水資源和企業用水成本下降的雙贏。”王維科說。

 


       7月27日,河北旭陽能源有限公司廠區的蒸汽冷凝裝置正在運行。

技術節水,充分發揮每一滴水的作用

水是工業的血液。在首鋼遷鋼的生產廠區內,不同粗細規格的管道有序排列,連接起各個生產單元。

新水、循環水、中水、濃水、除鹽水……廠區內的水分為好幾種,不同類型的水通過各自的專門管道被輸送至一個個生產裝置,保障著廠區的正常運轉,而這樣精心的設計,也是為了實現工業用水的綜合高效利用。

鋼鐵生產流程長、范圍廣,為了對生產過程中用水量進行源頭控制,首鋼遷鋼從工序設計上就采用了干熄焦、高爐煤氣干法除塵、轉爐煤氣干法除塵“三干”節水技術。此外,首鋼遷鋼還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和清潔生產的要求,通過一系列水處理技術的綜合利用,實現了串級用水、循環用水。

“通俗地說,就是用過的水經處理后再接著用,好水‘洗臉用’,一般的水‘洗腳用’,最后實在不能‘洗漱’用的水,再拿去‘沖廁所’。”雷仲存解釋。

7月24日下午,走進水處理作業區1號深度處理站,十余臺超濾裝置和反滲透裝置正在作業。每臺裝置都是由幾十余組管道構成,管道內,微米、納米級不同孔徑的膜,像篩子一樣對流經裝置的水進行著過濾處理。

“這是我們的反滲透濃水深度處理零排放技術,采用‘纖維球過濾器+反滲透’處理工藝。”雷仲存介紹。

中控室內,在線系統顯示著處理站內各環節的技術指標,數據顯示,實時出水電導率為65.1μs/c㎡。

電導率反映水中含鹽量的多少,是水的純凈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自來水的電導率一般為300-500μs/c㎡。

“這些比自來水更純凈的出水為除鹽水,也就是我們生產的‘洗臉用’的好水。”雷仲存說,除鹽水將被輸送至煉鐵、煉鋼、軋鋼等生產線,用于對高爐、轉爐、加熱爐冷卻。在這些生產環節使用除鹽水,是為了避免生產裝置出現結垢、腐蝕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首鋼遷鋼制備除鹽水,并不是取用新水,而是主要利用生產污水。

污水能變成好水,是由于首鋼遷鋼建設了完善的水處理設施,包括兩座污水處理站、三座中水深度處理站、一座冷軋廢水處理站、一座焦化廢水深度處理站、一座亞洲最大的綜合型循環水泵站,以及完整的分質給排水管網系統。

除了除鹽水,污水經處理后還會產出一部分中水,用于廠區綠化、抑塵等。

首鋼遷鋼廠區實現了水系統大循環,所有的生活污水、生產排水、各類廢水都經獨立收集處理后產生合格水,再回用于生產,實現廢水重復利用率99.1%。

無法重復利用的那0.9%,也并非向外一排了之。首鋼遷鋼將污水處理后剩余的濃鹽水全部用于高爐沖渣、煉鋼燜渣,研發了高爐沖渣水水質穩定技術,并已獲得國家專利,保證了濃鹽水的穩定消耗。

應用先進節水技術,追求極致“零排放”,是水效領跑者企業的共同做法。

河北旭陽建成了國內焦化行業技術領先的濃水提鹽零排項目。經過蒸氨和生化處理的濃鹽水,依次經過軟化除硅、超濾、離子交換、納濾、COD分離、反滲透、分鹽蒸發結晶等處理工序,可產生回用水并生產出工業鹽產品。

走在河北旭陽生產廠區內,空中無煙羽、地面無粉塵、廠區無異味,儼然一座綠色工廠。

“前幾年我們的工廠在生產時,還會有廠房向外冒白色煙羽的現象,但在如今的河北旭陽,已經沒有了這樣的景象。”吳志強介紹,目前廠區內安裝了11套蒸汽冷凝裝置,回收各個生產車間的蒸汽冷凝液,用于循環水補水和脫硫脫硝余熱鍋爐補水,每年可節約用水17.52萬立方米。

充分發揮每一滴水的作用,近年來,河北旭陽累計投資3.5億元加強用水節水改造,不斷優化各項水效指標,采用了污水深度處理、循環水電化學除垢節水等多種技術,實現單位產品取水量1.08立方米/噸,處行業領先水平。

 


       7月24日,首鋼股份公司遷安鋼鐵公司污水處理站。

多點發力,深挖工業節水潛力

由粗放用水到高效節水,河北旭陽的轉變直接體現在安裝的水表數量上——2019年以前,廠區內僅安裝了一級水表108塊,只能用于計算廠區一共取用多少新水;而現在,廠區共配備三級水表319塊,對用水的管理細化到具體的生產車間和生產裝備。

“我們通過提升用水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率。”吳志強說,水表配備齊全后,接入了公司投資150余萬元開發的水務管理系統,可進行數據在線采集、水質信息監控預測、指標監控報警等,全廠用水實現了精細化、信息化管理。

管理節水,敬業集團完善用水制度建設,建立起KPI考核機制。

“集團內部制定了十分細化的工序耗新水考核標準和相應的獎懲制度,考核對象既包括一線工人、車間主任,也包括廠區領導,以此在全集團樹立節水意識。”敬業集團能源環保部水務科科長周躍波介紹。

在技術節水、管理節水的基礎上,水效領跑者企業還在不斷深挖工業節水潛力,有企業已經在探索利用非常規水源方面走在了前列。

非常規水源是指經處理后可以利用或在一定條件下可直接利用的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及海水淡化水、礦坑(井)水等。開發利用非常規水源有利于優化水資源配置體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廠區實現了零排放,敬業集團不僅全廠沒有一根管道是向外排污水的,反而有2根管道是由外向廠區內運送污水的。

2015年,敬業集團投資1.17億元建設的污水零排放工程正式投運,設計日處理能力3.6萬立方米。除負責處理廠區的生產生活污水外,項目同時收集處理工廠所在地、平山縣南甸鎮各村的居民生活污水,以及敬業集團下屬部分景區、酒店等其他業態經營產生的生活污水,每年約50萬立方米。

“帶動周邊生活污水處理,不僅有利于當地的環境保護,也為企業拓展了非常規水源,能直接減少相應的新水取用。”周躍波說。

在位于唐山市曹妃甸區首鋼京唐公司廠區內,日產3.5萬噸國內最大的單體海水淡化裝置正在運轉。

海水通過一道暗涵從大海流進廠區,再由抽水泵輸送至海水淡化車間。車間內,由換熱管束組成的蒸發器將海水持續蒸發,水蒸氣遇冷凝結,把這些冷凝水收集起來,就得到了淡化的海水。

目前,首鋼京唐公司日產海水淡化水9.5萬噸,全部供給廠區,產能可滿足企業用水需求的70%。

作為全國第一家建設海水淡化項目的沿海大型鋼鐵聯合企業,首鋼京唐公司自主研發了“水電共生”“熱膜耦合”技術,創建了全球首例“燃-熱-電-水-鹽”五效一體全流程海水綜合利用技術,將發電和海水淡化整體熱效率從30%提高到81.5%,海水淡化能耗成本更降低了約50%。

首鋼京唐公司的海水淡化模式,在沿海鋼鐵、石化、電力等行業推廣海水淡化的工作中,已經顯示出領跑者的示范作用。

“整體來看,目前河北的工業用水效率在全國已處于領先水平,但在現有水耗基礎上,也仍存自我加壓,通過精細化管理實現更高節水目標的空間。”河北省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秘書長楊立萍建議,有關政府部門在推進工業節水工作時,可注重綜合施策,“推進‘結構’節水,嚴控高耗水行業發展,優化用水產業結構。推進節水型工業園區建設,充分利用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共享的優勢,鼓勵工業園區推行串聯用水、分質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環用水,推動更多企業落實節水增效工作。”

 


       7月26日,敬業集團污水處理中心,污水處理前后對比。

記者觀察

以技術創新引領工業節水

7月8日,一場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組織的項目成果鑒定會在辛集市梅花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辛集梅花”)舉行,鑒定項目為“面向制革污水循環利用的污染物高效絡合-沸騰床分離集成技術及應用”。

“這項技術解決了皮革行業在污水處理方面長期面臨的一個難題。”辛集梅花企管部經理羅恒一介紹,皮革生產在準備和鞣制階段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pH值高、色度高、成分復雜。一直以來,辛集梅花都是采用工業企業普遍采用的膜技術對污水進行深度處理。膜技術應用雖已十分廣泛,但對皮革行業來說適用性較差——成本高,產生的濃縮液處理難度大。

羅恒一介紹,新技術由四川大學石碧院士團隊研發,在辛集梅花實現成果轉化,操作簡單,運行成本低,且回用水更適合用于皮革生產。示范項目自去年10月落地辛集梅花開始中試以來,一直保持穩定運行。“產學研聯合技術攻關,精準滿足了企業實際生產需求,鑒定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鑒定。”

透過辛集梅花例子,可以看出目前推進工業節水所存在的痛點問題——工業生產過程的復雜性,決定了相應用水工藝和污水處理技術需求的多樣性,一些重點行業的大型企業雖已推廣一批節水技術工藝,但仍有部分行業、企業的實際節水技術需求沒能得到很好滿足,且相關問題難以僅靠企業自身解決。

破解這一痛點,關鍵還是在于強化科技創新,加快先進節水技術推廣應用。

據了解,近年來,我省大力推廣工業領域技術節水,在相關工作上,已開展了一系列有效探索并積累了一定經驗。

積極推進節水技改,工信部門制發了全省制造業綠色低碳先進工藝技術裝備推薦目錄。組織開展節水技術進企業專項活動,推廣工業用水重復利用、工藝系統節水、工業廢水處理等通用技術。2019年以來,在高耗水行業培育16個工業節水項目列入全省千項技改項目庫,遴選唐山瑞豐鋼鐵綜合廢水處理及回用等4個項目為工業綠色制造升級節水示范項目,發放專項補助資金1048萬元。

創造性開展了工業節水第三方服務機構培育認定,遴選51家機構為省級工業節水第三方服務機構,為企業、園區提供工業節水咨詢和水效提升系統解決方案等服務。

此外,河北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省還將繼續加強工業節水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轉化。支持行業協會、科研院所、高校等開展工業節水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創新性研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用好“揭榜掛帥”“賽馬機制”等方式,鼓勵龍頭企業、單項冠軍企業等承擔攻關項目。完善節水技術產業化協同創新機制,探索建立產業化創新戰略聯盟支持企業、園區、高校、科研機構和地方等創建節水技術創新項目孵化器、創新創業基地,推動新技術裝備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