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西向水廠輸配水干線工程,西起甌海西向水廠,東至溫州灣新區濱海大道,是城市供水“大動脈”的重要一環,承擔著水資源配置空間均衡、平衡管網壓力的重任。工程的通水,切實提高了溫州市域供水保障能力。

溫州西向水廠輸配水干線正式通水。劉偉攝
這是一條保供水的“生命線”。近年來,溫州城市東進發展,東部地區居民與企業用水需求驟增。而連年夏季的持續干旱,原本東部僅有的狀元水廠,供水更是吃緊。“用水高峰時期,部分3樓以上樓層由于水壓不夠可能會短時缺水。”溫州市公用集團自來水公司工程建設中心負責人王彥臣說,如今通過該工程,在市區東部形成雙廠聯供格局,每天西向水廠最多能有30萬噸清水輸送到溫州灣新區,保障溫州東部區域58萬居民和企業生產用水的正常供應,有效緩解市區東部用水問題。
充足的供水,也是不少“用水大戶”提高產能的先決條件。當前,百威啤酒、華潤雪花啤酒、太古可口可樂廠,以及鋰電池、新能源等產業項目落地溫州灣新區,對自來水的供水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王彥臣介紹說,這些企業提出的日供水量申請約在5千-2萬噸左右。
西向水廠輸配水干線通水的過程,也碰到了不少的“攔路虎”。該工程的輸水管線全長15.45千米,其中貫穿大羅山的隧洞段總長8.33千米,占整個項目的一半以上,是省內首個長距離無支洞鉆爆法掘進的供水隧洞,掘進過程需要穿越多次地質構造帶。施工人員通過超前地質預報、超前鉆探、定量排水、封堵結合等措施,保障貫通隧道。與此同時,管線穿越沈海高速、新104國道、環山東路、溫州市域鐵路S2線等重要交通區域,管線長、跨度大。施工時,施工人員多次現場踏勘、專題研究商討后,最后采用泥水平衡法,并實時監測以降低對軌道樁基、墩柱及公路基礎的影響等,以防止路面沉降,影響交通安全。
此前,甌江南北聯網保供水應急工程的樂清段、永嘉段均以全部通水。西向水廠輸配水干線的通水,還將發揮供水大環網西水東調、南水北輸的互聯互通,在保證市區穩定供水的同時,通過優化調度可進一步提升市區向樂清、永嘉、洞頭等地用水支援抗旱保供能力。
隨著另一條城市東西供水大動脈(濱海水廠和15公里供水管道)的建成,不僅能徹底解決溫州東部用水問題,還將全面提高城市的供水系統抗風險能力,實現溫州市大都市區范圍內城市水資源更加合理配置,也標志著公用事業一體化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