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發低碳新生機
活動中,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上海雷磁環保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伊埃姆西節能工程技術有限公司3家設計建設單位圖文并茂展示了黃浦江楊浦大橋水質自動監測站的設計理念、運行模式和功能效果。
黃浦江楊浦大橋水質自動監測站以坐落于楊浦濱江大道的原上海電站輔機廠污水泵房為基礎,通過外立面、室內空間、院落景觀等改造作業,從整體建筑的碳中和目標出發,設計了光伏作為對沖碳排放的新能源,以磷酸鐵鋰電池作為主要儲能手段,并采用了制氫儲氫氫燃料電池技術作為示范項目的亮點,通過地上地下空間的雙重降低碳排放,最終打造出楊浦濱江節能“零碳”示范建筑,讓濱江老工業遺產煥發低碳新生機。
倡導低碳新理念
現場,黃浦江楊浦大橋水質自動監測站揭牌。啟用儀式結束后,與會人員實地參觀了站內設施。
站內設有“零碳技術”“海綿城市”“上海百年供水”“水質凈化”和“水質監測”等環保知識科普展示,實現了水站集水質監測、科普展示、公眾體驗為一體的“可看、可學、可試”的多元功能,打造了“零碳”生態環境教育示范基地,推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活動走向深入。
引領雙碳新征程
近年來,楊浦區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黃浦江楊浦大橋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建成是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的生動實踐,更是楊浦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旨在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凝聚全社會共識,緊抓新能源產業發展機遇,通過科技賦能為實現雙碳目標積極作為,書寫綠色低碳發展優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