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度過“六一”兒童節,又迎來“六五”環境日,東區污水處理廠迎來了一群大朋友和小朋友。他們大手拉小手,了解污水處理全過程,創作百年治水的生態畫卷,由此也宣告了上海城投水務“百年排水啟新程?治水惠民向未來”系列活動正式啟幕。
該系列活動是城投水務污水公司以“六五環境日”為契機推出的第一場主題實踐活動,即“重回百年老廠 遇見綠色未來”。活動邀請市民和職工家庭走進東區污水處理廠,以“大手拉小手”健康走的形式,沿著行業發展的百年歷史,一路看一看東廠的百年風貌印記,聽一聽百年治水的故事,讓孩子感受百年事業的溫暖,讓在職員工在參觀中感受企業文化,讓市民近距離體驗百年污水廠的風貌。活動以新穎、多元的主題內容,活潑、有趣的參與形式,動員廣大市民共同參與,同做生態文明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
憶往昔:從無到有,三座污水廠開啟上海百年排水大幕
百年排水史也是一部百年基建史。上海在開埠前,并沒有形成排水及污水處理系統,僅靠一些石板街道和磚砌陰溝等簡單的基礎設施將雨水、污水就近排入縱橫交錯的溝浜和河道內。
19世紀70年代,隨著人口和區域設施的不斷增多,生活污水處理需求激增,上海對河道污染與環境衛生有了新的認識,重視起了環境整治工作。1910年開始,租界逐步推行雨污分排系統改造,并于1919年在揚州路建造了第一座污水處理實驗基地。至此,上海成為中國最早建設城市排水設施的城市之一。
1923年,北區污水處理廠建成,日處理能力3500立方米。同年,上海又相繼建設東區及西區污水處理廠。1926年,東區污水處理廠建成,設計規模日處理量為1.7萬立方米。經過五次擴建后,最高日處理量為3.4萬立方米。1927年,西區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設計規模為1.5萬立方米/日,出水排入蘇州河。三座污水處理廠的建成,正式拉開了上海百年排水處理的大幕。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百廢待興。市人民政府迅速修整損壞失修的排水設施,改善勞動人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50年代,上海大規模治理全市臭水浜,結合居住區及衛星城建設,建成了曹楊、彭浦、閔行等污水處理廠。70年代,上海結合農田灌溉,興建南區與西區兩條污水輸送干線,并開始建設青浦、朱涇等一批郊區污水處理廠。
80年代,為適應改革開放后上海城市發展需要,上海在市區建設了曲陽、天山等一批污水處理廠。1988年8月開工建設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1993年12月主體工程建成通水,緩解了蘇州河水質繼續惡化。
90年代,為治理黃浦江中上游污染,上海建設了吳涇、閔行等地區污水外排工程、污水治理二期工程。1988年,蘇州河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啟動,1999年12月全面開工。到了2000年,全市城鎮污水處理廠達到31座,規模99.6萬立方米/日。
看現在:上海六大污水處理片區形成,排放標準全面提升
進入21世紀,新時代、新征程對上海水環境提出新要求,上海污水治理步入快速發展階段。2002年,市政府確定了全市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污水治理原則,作出石洞口、竹園、白龍港、杭州灣、嘉定黃浦江上游和長江三島六大片區的污水處理布局。
規模大、速度快、工藝新成為新時期污水治理工程的特點。白龍港污水處理廠規模達到280萬立方米/日,位于世界前列,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污泥得到厭氧消化、干化與焚燒安全處理,臭氣得到全面收集與治理。兼有海綿功能的虹橋、泰和、南翔花園式地下污水處理廠建成運行。2019年,全市城鎮污水處理廠達到42座,處理規模834.30萬立方米/日,標準全部達到國家一級A及以上標準,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6.3%。
從1949年至2020年,上海城鎮污水處理廠從3座增加到42座,處理規模從3.55萬立方米/日擴大到840.30萬立方米/日,是1949年的236倍;雨污水排水管網從649公里增加到29056公里,是1949年的45倍。
從1996年至2007年,歷時11年的上海污水治理二期完成;吳涇、閔行等地區污水外排工程完成;三期工程建設完成。黃浦江水質明顯好轉。
從1998年至2011年,歷時13年的蘇州河綜合治理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建設完成,蘇州河水體生態恢復,并舉辦龍舟賽。
從1991年至2019年,上海城鎮污水處理廠從年處理1.20億立方米污水提高到28.07億立方米,年污水處理量是1991的23.4倍。
上海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2020年,上海市13個國家級地下水監測點中,水質為Ⅲ類、Ⅳ類、V類的數量分別為6個、5個和2個,分別占46.1%、38.5%和15.4%。
觀未來:保留東區污水處理廠部分設施,打造科普科研基地
東區污水處理廠是我國首批建造的污水處理廠中唯一保留下來工藝流程完整、構筑物完好的污水處理廠,于2014年被列入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被列入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一批)。
在6月3日的環保主題實踐日活動現場,人聲鼎沸。時尚的集市拉近了污水處理廠與市民的距離,趣味互動的游戲競賽讓市民知曉了污水處理全過程、現代治水成果和綠色低碳發展導向。
孩子們則從兒童視角出發,創作各自心中的美麗中國、美麗上海、治水場景等,齊心合作完成一幅上海百年治水藍圖,讓生態文明思想扎根在下一代人的心中。
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勞模、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污泥處理車間主任楊戌雷也帶孩子參加了活動,楊益淳小朋友說:“以前只知道爸爸工作很忙,今天來到污水廠參觀才懂得爸爸究竟在忙些什么。污水處理雖然默默無聞,但城市發展一天也離不開。”
根據《上海市污水處理系統及污泥處理處置規劃(2017-2035)》,東區污水處理廠將保留現有部分處理設施和處理功能,用作展示及科研基地。未來,這座百年老廠將啟動轉型,打造成教育培訓、科普宣傳、科技研發、行業交流的綜合展示園。
進入新時代,站上新起點,未來上海城投水務將繼續努力確保城市水環境和水安全的“兩水平衡”,為建設“生態之城、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