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水利部:全面提升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為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水利力量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12-30  來源:中國水利  瀏覽次數:272
        12月29日,由人民網主辦的“2022人民財經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水利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劉偉平在致辭中表示,水利部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全面提升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總體目標,統籌水災害、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加快構建高質量現代化水利基礎設施體系,著力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態保護治理能力,為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水利力量。

本屆論壇以“領航中國——走好‘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為主題,深入解讀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來洞察經濟發展規律,把握時代發展大勢,探討未來發展前景。

劉偉平表示,今年以來,水利部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為促進經濟回穩向上作出積極貢獻。加快實施西江大藤峽水利樞紐、黃河下游防洪治理、長江華陽河蓄滯洪區、云南滇中引水、安徽引江濟淮等一批在建防洪、水資源配置骨干工程。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46項,特別是開工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等一批事關流域區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安全,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工程。統籌推進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完成農村供水工程1.6萬處,提升了7449萬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0085億元,成為水利建設史上完成投資最多的一年,累計吸納就業人數236萬人,同時拉動了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為穩增長、穩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精準應對多發重發洪旱災害,確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糧食安全。錨定“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和確保城鄉供水安全目標,全力應對今年洪旱疊加的嚴峻形勢,牢牢守住水旱災害防御底線。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措施,科學精細調度水利工程,成功應對珠江、遼河等流域洪水,減淹城鎮1649個(次)、減淹耕地1530萬畝、避免人員轉移690萬人。面對長江流域1961年以來最嚴重干旱,堅持精準范圍、精準對象、精準措施,實施長江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和上海市抗咸潮保供水專項行動,保障了356處大中型灌區、2856萬畝秋糧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三是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打好黃河流域深度節水控水攻堅戰,修訂鋼鐵、紡織染整等用水定額國家標準,1445個縣區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推動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明確省級行政區“十四五”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嚴格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開展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實行水資源超載地區暫停新增取水許可,推進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的根本性轉變。

四是加強河湖水生態保護治理,復蘇河湖生態環境。開展母親河復蘇行動,大力推進一批重點河湖生態修復治理,京杭大運河近百年來首次全線貫通、與永定河世紀交匯,大清河水系、子牙河水系、漳衛河水系實現貫通入海。實現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近期治理目標,2018年以來,淺層地下水、深層承壓水水位分別平均回升2.26米和7.24米。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全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3萬平方公里。實施引江濟太水量調度,保障流域供水和生態安全,夯實長三角生態綠色本底。

下一步,水利部將如何走好“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劉偉平談到,一方面,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瞄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求,主動適應把握氣候變化下水旱災害新特點,強化流域統一治理,推進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重要蓄滯洪區等一批防洪骨干工程建設,全面消除病險水庫安全隱患,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防治,加快構建水庫、河道及堤防、蓄滯洪區為主要組成的現代化流域防洪工程體系。

另一方面,要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國家水網。聚焦聯網、補網、強鏈,加快構建“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國家水網。積極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完善國家水網主骨架大動脈;實施一批跨流域跨區域重大引調水工程和重點水源工程,加強國家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與區域重要水資源配置工程互聯互通,統籌推進省市縣級水網建設,完善農村供水網絡,打通水網“最后一公里”。

再一方面,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深入開展母親河復蘇行動,推進京津冀“六河五湖”、福建木蘭溪、吉林查干湖以及三峽、丹江口等重點江河湖庫生態修復保護,持續實施重點區域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加強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讓河湖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

“此外,要推進智慧水利建設,提升治水管水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利業務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工程建設,完善水利監測預警體系和智能業務應用,構建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智慧水利體系,實現水安全風險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轉變。”劉偉平說。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