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合鎮是榆陽北部種植、養殖大鎮,固定耕地8萬多畝、玉米種植量超7萬畝;生豬年飼養量超過10萬頭、牛羊養殖8萬多頭。2021年以來,當地政府與陜西移動合作,建設馬合鎮鄉村振興大數據平臺,全面推動鄉村數智化轉型。金秋十月,數字種植、智慧養殖、數字鄉村建設在麻生圐圙交匯,譜寫出塞上豐收曲。
電子“捉”蟲 氣象預警 “黑科技”種玉米
月初,麻生圐圙村的玉米豐收,大田里收割機“吃”進玉米桿“吐”出玉米粒,村民們忙著將玉米裝上三輪車運送回家。和以往不同的是,這里的田間地頭佇立著一個個鐵箱子、顯示屏、燈網……這些都是監測玉米生長的中國移動數字化設備。
監測玉米生長的中國移動數字化設備(央廣網發 陜西移動 供圖)
陜西移動榆林榆陽分公司員工介紹說:“病蟲害是農作物減產的主要誘因之一。數字玉米項目中的物聯網蟲情測報系統,可以自動實現誘蟲、殺蟲、拍照、自動上報、AI辨認蟲體,智能分析出這一區域的主要蟲害種類,再給出科學的預防報告,指導農民殺蟲作業,避免濫用農藥。”
玉米田里的秘密武器,除了“蟲情監測”,還有“氣象監測”“土壤墑情監測”,系統通過傳感設備實時采集、傳輸大田氣象環境數據、土壤墑情數據,為農戶和管理者提供氣象、環境數據異常智能預警、查看數據趨勢分析、追溯查看歷史數據等服務。同時,智慧灌溉系統通過專用APP,讓村民足不出戶就能實現一鍵灌溉、自動水肥。數智化促進全村玉米豐產,為進一步的生豬養殖提供了充足的飼料。
實時監控 智能測溫 智慧養殖省心省力
傍晚,韋為民坐在家里通過手機APP查看自家豬舍,手機屏幕上清晰顯示著豬只的活動情況。韋為民感慨,自從安裝了中國移動智慧畜牧視頻監控,工作強度顯著減輕,“就算母豬下崽也不用整宿盯著,晚上都睡安穩了”。
村民在手機上可查看自家豬舍情況(央廣網發 陜西移動 供圖)
陜西移動為麻生圐圙村養殖用戶提供的視頻監控服務,依托移動大帶寬傳輸通道和云端存儲平臺,客戶利用手機或PC端隨時隨地查看實時監控視頻,并接收異常報警消息。
麻生圐圙村基本戶戶都養豬,超半數家庭年出欄超過100頭,超過500頭、1000頭的也不少,此外也有羊、牛、雞鴨養殖。借助移動智能云監控系統和AI人工智能算法,村里的豬舍、羊舍等實現了自動化管理模式,在做好安全防護、生產監督的同時,還可以實現家畜的數量盤點、疾病預警、繁殖優化、體溫監測等功能,發現異常情況時會在第一時間通過App通知、短信等方式提醒工作人員,從而實現智能化、少人化值守。
數字建設平安鄉村 村情村務在線管理
如今正是農忙時節,作為馬合鎮聯防聯治示范點的麻生圐圙村,在中國移動“平安鄉村”平臺的守護下,生產生活兩不誤,一邊喜慶豐收,一邊歲月靜好。這些平安鄉村攝像頭實時監測村里主要點位的車輛進出、人員流動等情況;在一些有危險隱患的區域,系統還設有區域警戒功能,每當有人越過警戒區,高清攝像頭會立即開啟燈光閃爍警示和內置揚聲器播放語音提醒注意安全。
依托數智化技術提升鄉村綜合治理水平,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2021年11月,馬合鎮政府與陜西移動深入合作搭建“鄉村振興大數據平臺”,目前已在鎮集市、主要路口等58處公共區域安裝了中國移動智慧安防監控,并在9個行政村大力推廣中國移動“平安鄉村”攝像頭,實現了個體與村集體的聯防聯治。
馬合鎮鎮政府內的“鄉村振興大數據平臺”大屏幕(央廣網發 陜西移動 供圖)
“‘鄉村振興大數據平臺’實現了村級、鄉鎮資源數據采集、分析和可視化運用。平安鄉村、智慧黨建、數字玉米、智慧養殖、便民服務等一系列功能,都集中在大屏幕一張圖上,可視化界面清晰易操作,對群防群治、提升政府實時調度能力都十分有用。”馬合鎮工作人員說。
利用好資源,發展好經濟。通過中國移動5G、物聯網、云端等信息化設備,馬合鎮正著力打造數智鄉村建設標桿,帶領百姓增收致富,樂享美好數智生活,奔跑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