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近180萬元專項資金的支持下,黑龍江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衛生監測項目日前全面啟動。此舉旨在掌握全省農村飲用水水源類型、取水方式、供水范圍、消毒情況及水質衛生狀況,由此為保障農民群眾健康飲水牢牢把住“入口關”。
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是一項長期、連續、系統地收集農村飲用水水質變化趨勢及其影響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保障農村居民飲水衛生安全的關鍵措施。黑龍江省現有農村人口1800萬,本次飲水水質衛生監測覆蓋13個地市,規模之大為全省歷年之最,旨在建立和完善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網絡,同時掌握供水工程項目建設和營運時間、水源類型、水處理方式、供水范圍及人口覆蓋等情況。
本項水質衛生監測工作要求集中式供水監測點在枯水期和豐水期各檢測1次,每次采集出廠水、末梢水水樣各1份;當發生影響水質的突發事件時,對受影響的供水單位增加水質檢測頻次;分散式供水監測點在豐水期、枯水期各采集農戶家中儲水器水樣1份。飲用水水質分析結果按現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進行評價。
黑龍江省愛衛會副主任、省衛生廳副廳長王國才說,農村飲水安全是國家關注民生、惠及民生的事,必須連同農村改水改廁項目一并抓好和落到實處,以此保障農村飲用水衛生安全,切實維護全省1800萬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水質監測指標:色度、渾濁度、肉眼可見物、pH值、鐵、錳、氯化物、硫酸鹽、氨氮;砷、氟化物、硝酸鹽;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當發現高砷、高氟飲用水時,須在15天之內重新抽樣監測確認。同時通過傳染病監測網調查、收集、監控經水傳播的重點腸道傳染病,如傷寒、霍亂、痢疾、甲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