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四川:他們奔忙在高溫之下 千方百計把水和技術送到田里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8-22  來源:四川日報  瀏覽次數:347
 

今年7月以來,全省遭遇大范圍長時間極端高溫干旱天氣,部分地方農作物受災嚴重。目前,全省夏糧已獲豐收,但全年糧食的大頭還在秋糧。

抗旱保糧,烈日下的田間地頭,一支支由黨員干部、農業技術人員、群眾和志愿者組成的隊伍在高溫下持續戰斗,千方百計把水和技術送到田里。

點位

遂寧射洪市、廣安市廣安區

指導農戶及時落實改種補種等措施

推進科學抗旱的農技人員

“村上部分晚熟玉米受災,及時灌溉的同時,也可以采取改種補種等措施,降低損失。”8月18日,記者來到遂寧射洪市瞿河鎮板板橋村,正巧碰到遂寧市農業農村局防汛抗旱工作專家指導組射洪市小組在田間查看苗情、墑情,開展指導服務。

板板橋村黨支部書記馮兵也正有這樣的打算,他計劃將整理出來的千畝低效檸檬地,在小春播種前的茬口種一季兒菜。

由于天氣炎熱,馮兵在兒菜育苗地里搭了一層遮陽網,減少陽光直曬,保持土壤水分。“種植風險高。”雖然之前種過兒菜,有些經驗,馮兵依然有些擔心。

“要做好精細管理工作。”指導組成員、遂寧市農業農村局經作站站長吳永祥提醒說,還要警惕旱澇急轉,尤其是坡地,在種植前要疏整好溝渠,做好排灌工作,以防后期積水成澇。此外,還要注意種植時間,多數受災區域都會采取旱災損失秋菜補等措施,所以要合理規劃種植時間,避免菜賤傷農。

目前,遂寧防汛抗旱工作專家指導組已趕赴鄉鎮、村組、田間地頭,實地調查農業生產受影響情況、了解抗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已受災區域,指導幫助農戶及時落實改種補種措施,爭取將損失降到最低。在此之前,遂寧擬定的一份水稻、夏玉米、甘薯等當前農作物抗旱減災技術指導意見已通過微信、村現場會等形式,送到農戶手中,以細致的技術要領助力抗旱穩產。

“請通知所有村民,明天9時30分,消防員到紅廟5組送水,大家安排好時間來接水。”8月17日18時,廣安市廣安區恒升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許曉紅在電話中對該鎮紅廟村黨支部書記邵海洋說。

近日,廣安市啟動三級抗旱應急響應。因持續高溫天氣,恒升鎮大部分農作物遭受伏旱。

8月18日9時許,廣安區氣溫已攀升至34攝氏度,記者見到剛吃過早飯的許曉紅。從5時到8時40分,她已輾轉去了三四個村莊,現場指揮灑水車為大豆、花椒等作物澆水。許曉紅說,每天5時至9時、22時,會安排灑水車對全鎮農作物進行一天兩次的灌溉。這期間,她都要跟隨協調,每天直到深夜才收工。

和記者交談時,許曉紅又接到電話,為缺水村民送生活用水的消防車將在20分鐘后到達紅廟村,她立即開車前往。

紅廟村是目前恒升鎮唯一一個不通自來水的村。“紅廟村地勢較高,且與自來水主管線相距1520米,安裝自來水難度很大,所以一直未接通自來水,以往村民用的都是井水。”許曉紅告訴記者。

邵海洋說,這兩個月降雨少,再加上8月以來的連續高溫天氣,導致井水見底,村民用水成為一大難題。8月初起,消防隊員每天輪班往村里送水。

幫助村民接完水后,許曉紅還在路邊對村民做起了田野調查,目前抗旱有哪些困難,還需要怎樣的支持措施?對個別有疑問的村民,她著重講解了鎮、村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調度水源灌溉、謀劃晚秋作物栽種等。

下午,許曉紅又出發了。從8月8日起,每天下午她都會與2名村干部和2至3名村民組成一個小分隊,帶上鐵鍬、鋤頭沿茶坪干渠走一遍,確保沒有斷流干涸的情況出現。

“恒升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共有12人,在助力抗旱保苗生產自救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廣安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羅鈞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發揮農業技術推廣員作用,聚焦轄區重點產業、特色產業和重要地點,以專業知識充分調動業主和群眾抗旱主動性,共同抗旱減災。

當日23時30分收工的許曉紅對記者說:“我們要盡快謀劃晚秋作物栽種,一旦條件成熟即栽種,力爭將高溫伏旱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石薇 葉楊順 彭娟 廖小兵 記者 王若曄 鄧涵予

點位

綿陽市三臺縣

打通水庫與農作物間“最后一公里”

助力“一渠清水”進田的“渠長”

8月17日14時許,綿陽市三臺縣老馬鎮種糧大戶王詠菠關上水閘。隨著小河(柳池河)水位升高,清水從閘門旁的分水口汩汩流出,蹲在河邊目送清水一路沿著水渠流向稻田,王詠菠松了一口氣,緩緩站起身來。

王詠菠在河邊種植了100多畝水稻,今年的旱情一度讓他有些措手不及。雖然三臺縣早已向相關部門申請,協調武都水庫、魯班水庫等調水以緩解旱情保障農業生產,上游來水一路翻山越嶺,但卻被“擋”在進入稻田前的“最后一公里”。

柳池河是條小河,河道狹窄,夏季往往由于上游暴雨導致河水猛漲,隨之而來的是雜物淤塞。

為解決下游村民農業用水所需,老馬鎮會龍村黨總支書記、“渠長”任常清向鎮領導匯報了情況。鎮上隨后協調了60臺次的工程機械,清理包括柳池河在內的多條自然河道和水渠。“主要是上游沖下來的垃圾雜物,既妨礙送水也危及行洪。”老馬鎮鎮長黃逢春說。

清理水渠惠及全村大部分農田,村民也積極響應,僅清理渠道就動員了600多人次參與。“用到水的村民基本都來了,大家投勞,大家受益。”任常清說。

據三臺縣水利局統計,今年汛期前對全縣渠塘堰庫啟動巡查治理,以保通保暢、防洪排水、抗旱蓄水等,累計清理淤塞水渠超16公里,清理淤泥11萬立方米。

記者來到柳池河邊,只見河道不寬但很平整,一兩片落葉隨著河水緩緩向下游漂去,河兩岸的土層上還能看到機械挖掘過的痕跡。因為清理了河道、水渠中的淤積物,水體清澈,可以清晰看到河底。這也解決了王詠菠的另一個顧慮——他種植的10畝高端水稻一斤能賣10元,對水質要求也不低。

沿著柳池河向上約10公里,是一個小型水庫——大青杠樹水庫。大青杠樹水庫水面面積超過35畝,庫容超過12萬立方米。因為干旱,其原本的存水早已用于周邊農田灌溉。現在水庫里的水,都來自上游的武都水庫。同行的三臺縣武引局副局長邱秋告訴記者,為緩解旱情,三臺縣已從武都水庫協調了6800余萬立方米輸水。

8月17日下午,圍繞大青杠樹水庫的渠系也漸漸清晰起來——上游的斗渠將武都水庫的清水注入水庫,水庫下方有兩個放水口,清水由此經柳池河向下延伸,再經由河道上的一個個分水口,注入田間宛如毛細血管的渠道,輸送到農作物旁邊。來自武都水庫的清水,成了周邊5000多畝農作物的“救星”。

記者了解到,在三臺縣,類似任常清這樣的“渠長”遍布383個村。打通水庫與農作物間的“最后一公里”,他們功不可沒。

郭超英 記者 祖明遠

點位

遂寧市蓬溪縣

通過農機保灌等措施助力抗旱

隨叫隨到的農機抗旱服務隊

“水來了!水來了!”8月17日,看著來自芝溪河的潺潺流水順著渠道從山坡上奔涌而下,源源不斷地流入村里的堰塘,遂寧市蓬溪縣明月鎮桂花橋村黨支部書記何建軍高興地說:“這下村里的大豆有救了。”

8月以來,遂寧迎來持續高溫晴熱天氣,伏旱影響明顯,農作物出現不同程度受災,目前已啟動四級抗旱應急響應。

在蓬溪縣,各鄉鎮組建起一支隨叫隨到的農機抗旱服務隊。農機抗旱服務隊走進田間地頭,通過農機保灌等措施助力抗旱。

地處淺丘向深丘過渡地帶的桂花橋村,山高、溝深、坡陡,村里的堰塘是主要生產用水來源。然而,連日高溫讓部分農作物干枯卷葉、堰塘干涸見底。8月16日晚,何建軍心急地給明月鎮農機抗旱服務隊打電話求助:“村里的堰塘干了,坡上的200畝晚熟大豆亟待解渴。”

8月17日一早,明月鎮5人農機抗旱服務隊分頭行動。隊員全勇開著面包車來到肖家橋電灌站,檢查葉輪是否正常運轉。“這個電灌站管周邊3個村的生產生活用水,每次抽水前必須先檢查設備。”全勇說。

隊長張洪波和隊友來到桂花橋村查看溝渠是否有阻塞。隨著電灌站機器運作,水流涌入溝渠。“堰塘灌滿差不多要3個小時,晚上我們回來用移動灌排機械給大豆澆水。”烈日下,張洪波的短發和衣服已經汗濕。

來不及休息,明月鎮農機抗旱服務隊帶著設備又出發了。“明月鎮慧林村黨支部書記打來電話,村里300多畝集體經濟產業項目需要生產用水。”全勇說。他的面包車里,隨時裝著兩大包工具以及鋤頭等農具。“沒有出任務的時候,我們要去檢修提灌站設備和移動灌排機械,做好機械維護,或者帶著鋤頭檢查溝渠清淤、農田灌溉等情況。”

“明月鎮農機抗旱服務隊成員都是鎮上農業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各村種糧大戶都有他們的聯系方式,一個電話隨叫隨到,確保及時做好保灌服務。”明月鎮副鎮長杜鵑說,鎮上共有47個提灌站,覆蓋全鎮18個村(社區),鎮上統一調度機械設備,統一安排作業,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能應急。

全力保灌抗旱——目前,蓬溪縣已成立農機抗旱服務隊伍22支,啟動326座提灌站,投入移動提灌、微型泵站等抽水設施設備8000余臺(套),重點對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示范片開展保灌行動,全縣保灌面積1.2萬畝。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