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全市農村供水保障暨鄉村水務工作會在昭化區召開,該區創新“三大機制”,統籌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建立健全從“水源頭”到“水龍頭”的農村飲水保障體系,實現城鄉供水“同網、同質、同服務”,讓群眾生活實現從“有水喝”到“喝好水”。(1)建設機制讓供水“同網”。以區為單位,改組水務公司1家,作為全區供水工程建設、管護維養、投資融資“三位一體”的建管運平臺,按照“區域集中供水為主、聚集聯戶供水為輔、零星分散供水為補”建設思路,利用嘉陵江、32座水庫、200余口山坪塘及1300余處山泉和機井的優質水源,新、改、擴建骨干集中供水工程10處,鋪設供水管網6580公里,實現管網互聯互通,互為應急水源。(2)管護機制讓供水“同質”。實行“分片管理+行業監管+群眾參與”的平臺公司統一管理制度,將全區劃分10個片區,聘用166名管護人員負責供水工程的日常養護,堅持每天對水源、水廠、用戶及供水管線等開展巡回檢查。同時,開通24小時“不打烊”供水服務熱線電話,分片區成立搶險隊伍,快速反應解決供水搶險、安裝、水質等具體問題。截至目前,全區集中供水工程規范化管理達標率達到90%以上。(3)運營機制讓供水“同服務”。建立“承包式管理、購買式服務”的農村供水物業化管理運營模式,積極引導農戶改裝磁卡水表,實行一戶一表收費到戶,制定“政府限價+區財政差額補貼”水費計收管理制定,推行“每月每戶1元管網維護費+月計量水費”兩部制水價,全區統一執行3元/噸水價標準,對制水成本高出3元的實行水價財政兜底。截至目前,農村集中供水水費收繳率達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以上。